笔顺:横、竖、撇、点、横、竖、横折钩、撇、点

①植物的花、叶或果实跟枝茎连着的部分。叶~。花~。

②器物上的把儿。刀~。勺~。

③量词,用于有柄物。一~伞。

④喻在言行上被人抓住的材料。把( bǎ )~。话~。

⑤执掌。~政(执掌政权)。~国。

⑥权。国~。民~。

⑦根本:“谦,德之~也”。


名词

1.形声。从木,丙声。本义:器物的把儿。

2.同本义。

handle;

柄,柯也。(柯:斧柄。) —— 《说文》覆之南柄。 —— 《仪礼·少牢礼》有柄。 —— 《仪礼·大射礼》柄(铁椎把)铁折叠环复。 —— 明· 魏禧《大铁椎传》

柄子(方言。器物的把儿);刀柄;勺柄;曲柄(曲轴的弯曲部分)

3.权力。

power;

而皇上无寸柄。 —— 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权柄(所掌握的权力);柄用(被重用而掌握大权);柄令(权柄;命令)

4.植物的花、叶、果和枝茎相连的部分 。

stem;

花柄;叶柄。

5.比喻言行上被人抓住的缺点、漏洞 。

butt;

笑柄;话柄。

6.根本。

base; fundament;

是故礼者,君之大柄也。 —— 《礼记·礼运》谦,德之柄也。 —— 《易·系辞下》治国家不失其柄。 —— 《国语·齐语》

7.姓。

量词

◎用于有柄之物 。

handle;

一柄大刀;一柄锄头。

动词

◎执掌;掌握。同“秉”。

preside over; hold power; weild power;

以八柄诏王驭群臣。 —— 《周礼·天官·大宰》

柄事(执掌政事);柄朝(执掌朝政)


〔柄〕字拼音是(bǐng),部首是木部,总笔画是9画

〔柄〕字是左右结构,可拆字为“木、丙”,五行属木。

〔柄〕字造字法是形声。从木,丙声。本义是器物的把儿。

〔柄〕字仓颉码是DMOB,五笔是SGMW,四角号码是41927,郑码是FALO,中文电码是2671,区位码是1790

〔柄〕字的UNICODE是U+67C4,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26564,UTF-32:000067C4,UTF-8:E6 9F 84。

〔柄〕字在《通用规范汉字表》一级字表中,序号1428,属常用字

〔柄〕字异体字是棅、秉、𥟱

字源字形

柄(简·秦·睡虎地) 秦 简 睡虎地

柄(印刷字体·宋·广韵) 宋 印刷字体 广韵

柄(印刷字体·宋·增韵) 宋 印刷字体 增韵

柄(印刷字体·明·洪武正韵) 明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柄(印刷字体·清·康熙字典) 清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六上反切陂病切頁碼191頁,第8字續丁孫

柄柯也。从木丙聲。

棅或从秉。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十一反切鄙命反頁碼484頁,第6行,第1字述

棅柯也。從木丙聲。

反切………頁碼484頁,第6行,第2字述

或從秉。

臣鍇按:《史記・天官書》斗柄字多作此。或作秉。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六上反切陂病切古音第十部頁碼1052頁,第2字許惟賢第463頁,第8

棅柯也。

柄之本義專謂斧柯。引伸爲凡柄之偁。《周禮》、《禮經》作枋。丙聲方聲同在十部也。

從木。丙聲。

陂病切。古音在十部。

或從秉。

秉聲古亦在十部也。《莊子・天道》篇。天下奮棅而不與之偕。《管子・山權數》篇。此謂君棅。按古又以秉爲柄。如《左傳》國子實執齊秉。前《五行志》殺生之秉終矣。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章太炎 (近代)

柄,毛傳訓「把也」,動詞。古魚陽對轉,引申為名詞,把柄是也。

白话解释

柄,斧子手把。字形采用“木”作边旁,“丙”是声旁。

字形解说

此字始見於戰國文字,從木、丙聲。「木」為樹,作為形符,表示義與樹木有關;「丙」為插旗的磐石,故於此僅作為不示義的聲符,表示音讀。篆文、楷書與之並同。《說文》另收有從秉聲的或體字。「秉」是成束的穀物,引申為持握的意思。「棅」可表示手握木頭,故「秉」於此乃作為示義的聲符。從木、丙聲的「柄」,在六書中屬於形聲;從木、秉聲的「棅」,則屬於形聲兼會意。

柄字的相关索引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377頁,第5字
2陳昌治本第489頁,第4字
3黃侃手批第378頁
4說文校箋第243頁,第9字
5說文考正第236頁,第2字
6說文今釋第836頁,第6字
7說文約注第1472頁,第1字
8說文探原第3185頁,第2字
9說文集注第1234頁,第2字
10說文標整第149頁,第18字
11標注說文第241頁,第15字
12說文注箋第1940頁,第1字
13說文詁林第6128頁【補遺】第16905頁
14通訓定聲第3685頁,第1字
15說文義證第506頁【崇文】第2021頁
16說文句讀第765頁
17章授筆記第250頁,第5字
18古字詁林第五冊,第928頁,第1字
19古字釋要第587頁,第13字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辰集中 部首:木部

武英殿刻本: 第1239頁,第4

同文書局本: 第518頁,第8

標點整理本: 第464頁,第4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𡘋陂病切,兵去聲 —— 一作棅。《說文》:柯也。《周禮・冬官・考工記》:秦無盧。【註】戈戟柄。

又,爵豆之屬亦有柄。《禮・祭統》:尸酢,夫人執柄。《管子・弟子職》:進柄尺。

又,本也。《易・下繫》:坤爲地爲柄。

又,權也。《左傳・襄二十三年》:既有利權,又執民柄。

又,《韓非子・二柄篇》:二柄,𠛬、德也。

又,山名。《山海經》:柄山,其上多玉。

又,通枋。詳枋字註。

又,通秉。斗柄,《史記・天官書》作斗秉。

又,《集韻》:補永切,音丙 —— 持也。

又,《唐韻》、《古音》:必漾切 —— 義同。

注解

〔柄〕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辰集中,康熙部首是木部

〔柄〕字拼音是bǐng,左右结构,可拆字为木、丙,五行属

〔柄〕字造字法是形声。从木,丙声。本义是器物的把儿。

〔柄〕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bǐng] ⑴ 植物的花、叶或果实跟枝茎连着的部分⑵ 器物上的把儿⑶ 量词,用于有柄物⑷ 喻在言行上被人抓住的材料⑸ 执掌⑹ 权⑺ 根本:“谦,德之~也”。

国语辞典

1.本指斧头的把手处,后来凡器物上可执之处都称为“柄”。

刀柄、伞柄。

2.量词。计算有柄器物的单位。

一柄锄硕、两柄大刀。

3.植物花叶和枝茎相连的部分。

花柄、叶柄。

4.言语或行为可被人当作攻击、要挟的事情,或作为取笑的话题。

把柄、话柄、笑柄。

5.根本。

《国语•齐语》:“治国家不失其柄,弗若也。”唐•白居易〈与元九书〉:“五帝三皇所以直道而行,垂拱而理者,揭此以为大柄,决此以为大窦也。”

6.权力。

《文选•班彪•王命论》:“故虽遭罹厄会,窃其权柄。”唐•韩愈〈谒衡岳庙遂宿岳寺题门楼〉诗:“火维地荒足妖怪,天假神柄专其雄。”

◎执掌、操持。

柄国、柄政。

◎(一)之又音。

两岸词典

1.本指斧头的把手,后来泛指器物上可用手握的部位。

斧柄、刀柄、伞柄、木柄。

2.言语或行为被人当作攻击、要胁或取笑的材料、话题。

把柄、话柄、笑柄。

3.植物的花、叶和枝茎相连的部位。

花柄、叶柄。

4.权力。

国柄、权柄、兵柄。

5.〈书〉根本。

谦,德之柄也(《易经‧系辞下》)、治国家不失其柄(《国语‧齐语》)。

6.量词。用于计算有柄的器物。

两柄刀、三柄斧头、一柄芭蕉扇。

7.姓。

翻译

handle, lever, knob; authority Berechtigung, Handgriff, Griff (S)​, behandeln, handeln (V) manche, poignée, tige, pédoncule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