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顺:横折、横、横、竖钩、点、提、撇、捺

①记载,抄写。记~。载~。抄~。~供。

②记载言行或事物的书册。语~。目~。回忆~。

③采取,任用。~取。收~。~用。甄~(经审查鉴别而任用)。


名词

1.形声。从金,录声。本义:绿色金属。

2.同本义。

green metal;

録,金色也。 —— 《说文》

3.记载言行事物的册籍。

record;

录,记之具也。 —— 《广雅·释诂三》皆辨其物而奠其录。 —— 《周礼·职币》

言行录;名人录

4.次第,次序。

order;

今大国越录。 —— 《国语·吴语》

动词

1.总领。

lead; head;

融为太尉,并录尚书事。 —— 《后汉书·章帝纪》

录公(对总领台阁尚书事者的敬称)

2.抄写(含有有选择地照样誊写的意味)。

copy;

手自笔录。 —— 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余之手录。

抄录(抄写);录黄(宋代中书省枢密院承旨抄录颁送门下省的文件)

3.记载。

record;

《春秋》录内而略外。 —— 《公羊传·隐公十年》录功而与官,则莫敢索官。 —— 《韩非子·外储说左下》

采录(采集并记录);笔录(用笔记录);录囚(审讯登录囚犯的罪状)

4.采取。

take; adopt;

君既若见录。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录用(录取任用);录遗(选录遗才)

5.记;惦记。

keep thinking about; remember with concern;

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6.逮捕。

arrest; seize;

吏录一犯夜人来。 —— 《世说新语·政事》

7.收集;收藏。

collect; store up;

敕船官悉录锯木屑,不限多少。 —— 《世说新语·政事》


〔录〕字拼音是(lù),部首是彐部,总笔画是8画

〔录〕字是上下结构,可拆字为“彐、氺”,五行属火。

〔录〕字造字法是形声。从金,录声。本义是绿色金属。

〔录〕字仓颉码是NMME,五笔是VIU,四角号码是17909,郑码是XBKV,中文电码是6922,区位码是3428

〔录〕字的UNICODE是U+5F55,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24405,UTF-32:00005F55,UTF-8:E5 BD 95。

〔录〕字在《通用规范汉字表》一级字表中,序号1304,属常用字

〔录〕字异体字是彔、錄、録、𢑗、𧧱

字源字形

录(甲骨文·商·花东子卜辞) 商 甲骨文 花东子卜辞

录(甲骨文·商·宾组) 商 甲骨文 宾组

录(甲骨文·商·历组) 商 甲骨文 历组

录(甲骨文·商·出组) 商 甲骨文 出组

录(甲骨文·商·何组) 商 甲骨文 何组

录(甲骨文·商·无名组) 商 甲骨文 无名组

录(甲骨文·商·黄组) 商 甲骨文 黄组

录(金文·商·商) 商 金文 商

录(金文·西周·西周中期) 西周 金文 西周中期

录(金文·西周·西周晚期) 西周 金文 西周晚期

录(金文·西周·西周早期) 西周 金文 西周早期

录(金文·西周·西周中期或晚期) 西周 金文 西周中期或晚期

录(金文·西周·西周) 西周 金文 西周

录(金文·西周·西周晚期或春秋早期) 西周 金文 西周晚期或春秋早期

录(简·楚〔战国〕·郭店) 楚〔战国〕 简 郭店

录(简·楚〔战国〕·曾侯乙墓) 楚〔战国〕 简 曾侯乙墓

录(简·楚〔战国〕·上博) 楚〔战国〕 简 上博

录(简·楚〔战国〕·新蔡葛陵) 楚〔战国〕 简 新蔡葛陵

录(印刷字体·宋·广韵) 宋 印刷字体 广韵

录(传抄·宋·汗简) 宋 传抄 汗简

录(传抄·宋·古文四声韵) 宋 传抄 古文四声韵

录(传抄·宋·集篆古文韵海) 宋 传抄 集篆古文韵海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七上反切盧谷切頁碼227頁,第5字續丁孫

𢑗、彔、录

彔刻木录录也。象形。凡录之屬皆从录。

按:甲骨文、金文像井上轆轤打水之形,當為轆轤之「轆」的初文。

《說文新證》:「甲骨文彔字,李孝定以為『此為井鹿之初字,上象桔槔,下象汲水器,小點象水滴形。今字作轆,與轤字連文』,其說可從。」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十三反切盧木反頁碼579頁,第2行,第1字述

彔刻木录录。象形也。凡录之屬,皆從录。

臣鍇曰:「录录猶歴歴也,一一可數之皃。通論詳矣。禄、淥、盝、録、菉從此。」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七上反切盧谷切古音第三部頁碼1278頁,第3字許惟賢第559頁,第6

彔刻木彔彔也。

小徐曰:彔彔猶歷歷也。一一可數之皃。按剝下曰:彔,刻割也。彔彔,麗廔嵌空之皃。《毛詩》車歷錄亦當作歷彔。

象形。

盧谷切。三部。

凡彔之屬皆从彔。

彔字的相关索引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446頁,第8字
2陳昌治本第571頁,第1字
3黃侃手批第440頁
4說文校箋第286頁,第6字
5說文考正第276頁,第1字
6說文今釋第992頁,第1字
7說文約注第1697頁,第1字
8說文探原第3614頁,第1字
9說文集注第1462頁,第1字
10說文標整第176頁,第4字
11標注說文第282頁,第5字
12說文注箋第2309頁,第1字
13說文詁林第7105頁【補遺】第17068頁
14通訓定聲第1474頁,第2字
15說文義證第599頁【崇文】第2393頁
16說文句讀第920頁
17說文新證第570頁,第1字
18古字詁林第六冊,第590頁,第1字
19古字釋要第681頁,第1字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戌集上 部首:金部

武英殿刻本: 第3134頁,第10

同文書局本: 第1309頁,第11

標點整理本: 第1297頁,第6

《唐韻》:力玉切;《集韻》、《韻會》:龍玉切,𡘋音六。《說文》:金色也。

又,《玉篇》:貝文也。

又,《說文》:借鈔寫字也。《正字通》:謄寫曰錄。

又,《集韻》:一曰采也。《公羊傳・成九年》:錄伯姬也。【註】取也。

又,《集韻》:記也。《公羊傳・隱十年》:《春秋》錄內而略外。《禮・檀弓》:愛之,斯錄之矣。

又,《增韻》:齒也、總也。《前漢・于定國傳》:萬方之事,大錄于君。【註】大錄,總錄也。

又,錄事,官名。《職官要錄》:總錄衆事。又,內錄,錄尚書事也。《晉書・桓溫傳》:固讓內錄。

又,籍也。《周禮・天官・職幣》:皆辨其物,而奠其錄。【註】定其錄籍。

又,《正字通》:書篇名。梁阮孝緒撰《七錄》十二卷,一經典、二傳說、三子兵書、四文集、五術伎 —— 名內篇;六佛法、七仙道 —— 名外篇。趙岐有《三輔決錄》,陶潛有《聖賢羣輔錄》,宋諸儒有語錄、名臣言行錄。

又,第也。〈吳語〉:今大國越錄。【註】第也。

又,目錄,書前總目也。《詩・鄘風・干旟》〔疏〕:鄕射目錄。

又,姓。《正字通》:顓頊師錄圖。一曰綠圖。

又,《韻會》:檢束也。《荀子・修身篇》:程役而不錄。

又,與麓通。《書・舜典》納于大麓〔傳〕:麓,錄也。納舜使大錄萬幾之政。

又,《字彙補》:借作綠,劒名。《荀子・性惡篇》:文王之錄。【註】與綠同,以色爲名。

又,《韻會》、《正韻》𡘋盧谷切,音祿 —— 錄錄,不自異也。《史記・平原君傳》:公等錄錄。《前漢・蕭何傳》:當時錄錄,未有奇節。【註】錄錄,猶鹿鹿,言在凡庶之中也。又,〈灌夫傳〉:此特帝在,卽錄錄。【註】錄錄,言循衆也。

又,《集韻》、《韻會》、《正韻》𡘋良據切,音慮 —— 寬省也。揚子《太𤣥經》:蹛于狴獄,三歲見錄。王涯說通作慮〔王涯說錄通作慮〕。《前漢・雋不疑傳》:錄囚徒。【師古註】省錄之,知情狀有寃滯與不。今云慮囚,本錄之去聲,力具切 —— 俗訛,遂爲慮,失其原矣。

注解

〔錄〕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戌集上,康熙部首是金部

〔錄〕字拼音是,左右结构,可拆字为釒、彔

〔錄〕字造字法是形聲。从金,錄聲。本义是綠色金屬。

〔錄〕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lù] ⑴ 記載,抄寫⑵ 記載言行或事物的書冊⑶ 採取,任用

国语辞典

两岸词典

翻译

copy, write down, record abschreiben, Protokoll führen, registrieren, einschreiben, eintragen , beschäftigen, einstellen registre, enregistrer, inscrire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