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顺:横、竖、横、点、撇、横、横、竖、横折钩、竖、横撇/横钩、捺

①傳達,告知。~告。~喜。~捷。~考。~請(用書面報告向上級請示)。~廢。

②傳達消息和言論的檔、信號或出版物。簡~(文字較短、內容簡略的書面報告,印發給有關部門)。電~。情~。晚~。畫~。~端。

③回答。~答。~恩。~仇。~國(報效祖國)。~酬。

④由於做了壞事而受到懲罰。~應。


1.會意。从帇,从阜,金文字形,左邊象刑具形,即“帇( niè )”。右象手按人使之跽跪意,即“阜”,讀 fǔ。組合在一起表示治人罪之意。本義:斷獄,判決罪人。

2.同本義。

judge;

闢報故不窮審。 —— 《漢書·胡建傳》報囚。 —— 《後漢書·魯恭傳》。注:“謂奏請報決也。”報而罪之。 —— 《韓非子·五蠹》聞死刑之報,君爲流涕。

報囚(判決囚犯);報當(判罪)

3.報答,報酬。

recompense; repay;

欲報之於陛下也。 —— 諸葛亮《出師表》欲略上報。 —— 宋· 王安石《答司馬諫議書》

報本(報答;回報);報稱(報答恩德);報命(報答恩情;執行命令);報捐(捐錢買官);報塞(報答;報效);報謝(報答;答謝)

4.報告,答覆。

report;

列子行泣報 壺子。 —— 《淮南子·精神》荀息操璧牽馬而報。 —— 《呂氏春秋·權勳》闕然久不報,幸勿爲過! —— 司馬遷《報任少卿書》請爲張唐先報 趙。 —— 《戰國策·秦策五》求人可使報秦者。 —— 《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一日晌午,諜報敵騎至。 —— 清· 徐珂《清稗類鈔·戰事類》具以沛公言報 項王。 —— 《史記·項羽本記》

報錄人(專門向升了官或考中了科的人家裏送喜報的人);報辜(報案狀子);報喜;報數;報春(報告春天的到來)

5.祭祀 。

sacrifice;

報歲(每年收穫後祭神);報賽(祭祀神靈,答謝保佑)

6.報復。

avenge;

睚眥之怨必報。 —— 《史記·范雎傳》日夜思欲報楚王。 —— 晉· 幹寶《搜神記》欲求報其父仇。 —— 《史記·魏公子列傳》士不敢彎弓而報怨。 —— 漢· 賈誼《過秦論》

報恨(報仇雪恨);報雪(報仇雪恨);報怨(埋怨;抱怨)

7.詳細申報 [需要納稅的財產] 。

declare;

報稅;報關

8.批覆 。

give an official, written reply to a subordinate body;

報可,報允(批覆照準;許可)

9.通“赴”( fù )。奔赴。

go to;

毋拔來,毋報往。 —— 《禮記·少儀》報葬者報虞。 —— 《禮記·喪服小記》卿但暫還家,吾今且報府。 —— 《玉臺新詠·古詩爲焦仲卿妻作》

10.報應。

nemesis;

夫造物者之報人也,不報其人而報其人之天。 —— 《莊子·列禦寇》前人造業後人報,如是我聞佛亦狂。 —— 董必武《和葉參謀長過五臺山》

名词

1.報紙 。

newspaper;

報房(發送邸報、書信的處所);報丁(賣報的人);報差(送報的人);晨報;晚報;日報

2.文字報道或牆報 。

bulletin; report;

戰報;海報;黑板報;大字報;喜報

3.刊物 。

periodical; journal;

學報;科學通報

4.電報 。

telegram;

發報;送報員;發報機

5.傳達消息的文件或信號。

information; report;

而抄捕南海館之報(消息)忽至。 —— 清· 梁啓超《譚嗣同傳》

情報;警報


〔報〕字拼音是(bào),部首是土部,总笔画是12画

〔報〕字是左右结构,可拆字为“幸、𠬝”。

〔報〕字造字法是會意。从帇,从阜,金文字形,左邊象刑具形,即“帇( niè )”。右象手按人使之跽跪意,即“阜”,讀 fǔ。組合在一起表示治人罪之意。本义是斷獄,判決罪人。

〔報〕字仓颉码是GJSLE,五笔是FUFC,四角号码是47447,郑码是BUYX

〔報〕字的UNICODE是U+5831,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22577,UTF-32:00005831,UTF-8:E5 A0 B1。

〔報〕字异体字是报、𡙈、𨖦、𨖪

字源字形

報(金文·西周·西周早期) 西周 金文 西周早期

報(金文·西周·西周中期) 西周 金文 西周中期

報(简·秦·睡虎地) 秦 简 睡虎地

報(简·秦·岳麓书院) 秦 简 岳麓书院

報(简·秦·里耶) 秦 简 里耶

報(简·汉·张家山) 汉 简 张家山

報(石经·唐·开成石经) 唐 石经 开成石经

報(印刷字体·宋·广韵) 宋 印刷字体 广韵

報(印刷字体·宋·增韵) 宋 印刷字体 增韵

報(印刷字体·明·洪武正韵) 明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報(印刷字体·清·康熙字典) 清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十下反切博號切頁碼345頁,第10字續丁孫

𡙈

報、報

𡙈當罪人也。从㚔从𠬝。𠬝,服罪也。

吳善述廣義校訂:「从㚔,辠人也。从𠬝,古服字。服其辠曰報。服其辠者,當其辠以定刑也。」按:「㚔」,甲骨文像手械之類的刑具。「𠬝」,像以手捕人之狀。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二十反切補號反頁碼841頁,第3行,第2字述

𡙈當罪也。從㚔、從𠬝。𠬝,服罪也。

臣鍇曰:「《尚書》曰:『報以庶尢。』《史記》曰:『張湯爰書論訊鞠報。』𠬝音展,服也。會意。」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十下反切博号切古音第三部頁碼1984頁,第1字許惟賢第867頁,第2

𡙈當辠人也。

司馬彪《百官志》曰:廷尉掌平獄。奏當所應。凡《郡國》讞疑罪。皆處當以報。《史記・張釋之列傳》曰:廷尉奏當。一人犯蹕。當罰金。又曰:廷尉當。是也。又路溫舒《上書》曰:奏當之成。司馬貞引崔浩云:當謂處其罪也。按當者,漢人語。報,亦漢人語。《漢書》張湯傳曰:訉鞫論報。蘇林注蘇建傳曰:報,論也。斷獄爲報。是則處分其罪以上聞曰奏當。亦曰報也。引申爲報白,爲報復。又叚爲赴疾之赴。見《少儀》、《喪服小記》。今俗云急報是也。

从㚔。从𠬝。

會意。博号切。古音在三部。今隷作報。

𠬝,

逗。

服辠也。

𠬝見《又部》。音服。治也。小徐作㞋。音展。誤甚。此說从𠬝之意。以今字今言通之也。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章太炎 (近代)

當罪人。引申為[報]讐,又引申為報恩、報信。

「毋報往」,鄭康成以為當作𠓗,然亦可作暴。

當罪人也。引申為報怨,再引為報讐、報信。訓疾者,疑即暴字。

訓疾者,恐即暴字。

白话解释

报,承担与其罪行相应刑罚的人。字形采用“幸、”会义。,表示服罪。

字形解说

金文「報」字從㚔、從?。㚔為桎梏。?左從卩,像踞跽之形;右從又,即手,用以緝捕。像手上鐐銬之罪人,踞跽聽候論罪處刑。戰國文字、篆文並承金文,隸書、楷書「㚔」隸變為「幸」;復將卩、又併合為「?」。《說文‧㚔部》:「報,當罪人也。从㚔、从?。?,服罪也。」㚔本刑具,從㚔表示治罪;?,表示服罪,本義為對罪人判刑處罪。在六書中屬於異文會意。規範字作「报」。

報字的相关索引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680頁,第6字
2陳昌治本第861頁,第2字
3黃侃手批第655頁
4說文校箋第442頁,第8字
5說文考正第410頁,第3字
6說文今釋第1482頁,第4字
7說文約注第2525頁,第1字
8說文探原第5037頁,第1字
9說文集注第2179頁,第3字
10說文標整第270頁,第6字
11標注說文第427頁,第12字
12說文注箋第3544頁,第1字
13說文詁林第10170頁【補遺】第17550頁
14通訓定聲第1104頁,第1字
15說文義證第880頁【崇文】第3517頁
16說文句讀第1423頁
17章授筆記第422頁,第6字
18古字詁林第八冊,第873頁,第1字
19古字釋要第970頁,第2字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丑集中 部首:土部

武英殿刻本: 第545頁,第5

同文書局本: 第234頁,第5

標點整理本: 第166頁,第9

《唐韻》:博耗切;《集韻》、《韻會》:博號切,𡘋保去聲 —— 復也、酬也、答也。《詩・鄭風》:投我以木瓜,報之以瓊琚。《禮・郊特牲》:報本反始。【註】謝其恩之謂報,歸其功之謂反。《史記・范雎傳》〔即〈范睢傳〉〕:睚睚之怨必報。

又,吿也。《前漢・吳王傳》:無文書,口報。《天寶遺事》:新進士及第,以泥金書帖子,附家書中,用報登科之喜。

又,猶合也。《禮・喪服小記》:下殤小功帶澡麻,不絕本,詘而反以報之。

又,論囚曰報。《前漢・張湯傳》:爰書論訊鞫報。

又,下婬上曰報。《左傳・宣三年》:鄭文公報鄭子之妃曰陳嬀。【註】鄭子,文公叔父子儀也。《漢律》:婬季父之妻曰報。

又,與赴通。《禮・喪服小記》:報葬者報虞。【註】報,讀爲赴,急疾之義。虞以安神,不可緩也。

本作𡙈。

注解

〔報〕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丑集中,康熙部首是土部

〔報〕字拼音是bào,左右结构,可拆字为幸、𠬝

〔報〕字造字法是會意。从帇,从阜,金文字形,左邊象刑具形,即“帇( niè )”。右象手按人使之跽跪意,即“阜”,讀 fǔ。組合在一起表示治人罪之意。本义是斷獄,判決罪人。

〔報〕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bào] ⑴ 傳達,告知⑵ 傳達消息和言論的檔、信號或出版物⑶ 回答⑷ 由於做了壞事而受到懲罰

国语辞典

1.由某种前因而得的结果。

善报、恶报。

2.音信、消息。

捷报、情报。

3.新闻纸或刊物。

日报、晚报。

1.告诉。

报信、报佳音。

2.回应、酬答。

《诗经•卫风•木瓜》:“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荀子•宥坐》:“为善者天报之以福,为不善者天报之以祸。”

3.答复。如汉代司马迁有〈报任少卿书〉。

4.下淫上。

《左传•宣公三年》:“文公报郑子之妃。”晋•杜预•注:“汉律:『淫季父之妻,曰报。』”

5.论罪处刑。

《韩非子•五蠹》:“以为直于君而曲于父,报而罪之。”《汉书•卷六七•胡建传》:“知吏贼伤奴,辟报故不穷审。”颜师古注引苏林曰:“报,论也。断狱为报。”

两岸词典

1.报告;报告的资料。

呈报、报表、招生计划已经往上报了、半年报。

2.告诉;传递讯息给某人知晓。

报丧、报佳音、通风报信、报喜不报忧。

3.指发布新闻、报导消息的印刷品或文字媒介等。

海报、日报、见报、壁报。

4.指特定的刊物。

学报、画报。

5.讯息;消息。

情报、传来捷报。

6.指电报。

发报、报务员。

7.回报。

观众报以热烈的掌声。

8.报答;报复;因为前因而得的结果。

报恩、报仇、善报、恶报。

翻译

report, tell, announce melden (V) journal, périodique, rapport, déclarer, annoncer, informer, récompenser, venger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