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顺:横折、竖、横、撇、竖、横折、横、横、横

①眼上额下的毛。~毛。~宇(两眉上面的地方)。~心。~目。~寿(长寿)。~睫。扬~吐气。

②书页上端的空白。书~。~批。


名词

1.象形。甲骨文,小篆字形。象目上毛形。本义:眉毛。

2.眼上方的弓或嵴,亦指生长在这条嵴上的眉毛。

brow; eyebrow;

眉,目上毛也。 —— 《说文》螓首蛾眉。 —— 《诗·卫风·硕人》报答平生未展眉。 —— 元稹《遗悲怀》

眉心(双眉之间);眉间广尺(两眉间隔宽有一尺,表示人的相貌奇特);眉泉(眉头);眉寸(双眉之间);眉下添眉(比喻重复、多余);眉弓(额下长眉毛处突出如弓形的部位);眉尖(双眉附近处);眉柳(细长如柳叶的眉);眉脚(眉梢)

3.书页上端的空白 top margin of a page。又泛称上端。

书眉;眉批。

4.借指美女。

beauty;

眉,媚也,有妩媚也。 —— 《释名》下眉近戚。 —— 《仲定碑》

眉清目秀,眉目如画(形容容貌俊美清秀,借指美女)

5.古州名 Mei prefecture。故地在今四川省眉山县。

形容词

1.形容隆起 。

swelling;

眉瑑(古代圭、璋等玉制礼器上下两头都有孔,孔与孔之间有沟,沟缘高出部分叫眉瑑)

2.老。

old;

眉,老也。 —— 《方言一》以介眉寿。 —— 《诗·豳风·七月》

眉寿(长寿);眉耇(高寿,长寿)

量词

◎多用于称新月。

一眉新月;眉月(指新月)


〔眉〕字拼音是(méi),部首是目部,总笔画是9画

〔眉〕字是半包围结构,可拆字为“𠃜、目”,五行属水。

〔眉〕字造字法是象形。甲骨文,小篆字形。象目上毛形。本义是眉毛。

〔眉〕字仓颉码是AHBU,五笔是NHD,四角号码是77267,郑码是XML,中文电码是4168,区位码是3528

〔眉〕字的UNICODE是U+7709,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30473,UTF-32:00007709,UTF-8:E7 9C 89。

〔眉〕字在《通用规范汉字表》一级字表中,序号1729,属常用字

〔眉〕字异体字是睂、𠃜、𠪃、𣮮、𥅉、𥅕、𥅮、𥇮

字源字形

眉(甲骨文·商·𠂤宾间) 商 甲骨文 𠂤宾间

眉(甲骨文·商·宾组) 商 甲骨文 宾组

眉(甲骨文·商·历组) 商 甲骨文 历组

眉(甲骨文·商·何组) 商 甲骨文 何组

眉(甲骨文·商·无名组) 商 甲骨文 无名组

眉(甲骨文·商·组类不明) 商 甲骨文 组类不明

眉(金文·商·商) 商 金文 商

眉(金文·西周·西周早期) 西周 金文 西周早期

眉(金文·西周·西周中期) 西周 金文 西周中期

眉(金文·西周·西周晚期) 西周 金文 西周晚期

眉(石经·唐·开成石经) 唐 石经 开成石经

眉(印刷字体·宋·广韵) 宋 印刷字体 广韵

眉(印刷字体·宋·增韵) 宋 印刷字体 增韵

眉(传抄·宋·古文四声韵) 宋 传抄 古文四声韵

眉(传抄·宋·汗简) 宋 传抄 汗简

眉(传抄·宋·集篆古文韵海) 宋 传抄 集篆古文韵海

眉(印刷字体·明·洪武正韵) 明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眉(印刷字体·清·康熙字典) 清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四上反切武悲切頁碼108頁,第3字續丁孫

𥇮、眉

睂目上毛也。从目,象眉之形,上象頟理也。凡眉之屬皆从睂。

孔廣居疑疑:「(古文)下象目,上象毛,小篆即古文之小變,非象頟理也。」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七反切閩之反頁碼283頁,第2行,第1字述

睂目上毛也。從目,象睂之形,上象頟理也。凡睂之屬,皆從睂。

臣鍇曰:「仌,象頟理也,指事。」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四上反切武悲切古音第十五部頁碼541頁,第3字許惟賢第243頁,第1

睂目上毛也。

人老則有長眉。《豳風》、《小雅》皆言眉壽。毛曰:豪眉也。又曰:秀眉也。《方言》。眉黎耊鮐老也。東齊曰眉。《士冠禮》古文作麋。《少牢》饋《食禮》古文作微。皆假借字也。

从目。象眉之形。

謂𠂆。

上象頟理也。

謂仌在㒳眉上也。並二眉則頟理在眉閒之上。武悲切。十五部。

凡眉之屬皆从眉。

白话解释

眉,眼睛上部的毛发。字形采用“目”作边旁,像眉毛的形状,上部褶皱像额头的皱纹。所有与眉相关的字,都采用“眉”作边旁。

字形解说

甲骨文字形從目,其上二豎像眉毛形。金文字形則於目上多加一橫,仍為眉毛形。將金文一橫向左訛變下垂,即為篆文字形之所本。隸書及楷書字形又將篆文之眉形訛變為「」、「」,已難看出眉形的樣子。在六書中屬於合體象形。

眉字的相关索引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211頁,第6字
2陳昌治本第289頁,第3字
3黃侃手批第227頁
4說文校箋第143頁,第6字
5說文考正第136頁,第2字
6說文今釋第483頁,第2字
7說文約注第830頁,第1字
8說文探原第1940頁,第2字
9說文集注第701頁,第2字
10說文標整第85頁,第10字
11標注說文第140頁,第11字
12說文注箋第1057頁,第1字
13說文詁林第3907頁【補遺】第16576頁
14通訓定聲第2376頁,第2字
15說文義證第281頁【崇文】第1121頁
16說文句讀第407頁
17說文新證第270頁,第2字
18古字詁林第四冊,第5頁,第1字
19古字釋要第363頁,第6字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午集中 部首:目部

武英殿刻本: 第1920頁,第6

同文書局本: 第803頁,第1

標點整理本: 第760頁,第1

古文: 𥅮

《唐韻》:武悲切;《集韻》、《韻會》:𥄐悲切,𡘋音麋。《說文》:目上毛也。《釋名》:媚也。有嫵媚也。《春秋元命包》:天有攝提,人有兩眉,爲人表𠋫,陽立于二,故眉長二寸。【註】攝提二星頗曲,人眉似之。

又,揚子《方言》:東齊謂老曰眉。【郭璞註】言秀眉也。《詩・豳風》:爲此春酒,以介眉壽。【註】豪眉也。

又,渠眉,玉飾之溝瑑也。《周禮・春官・典瑞》:駔圭璋,璧琮,琥璜之渠眉。

又,井邊地曰眉。《前漢・游俠傳》:揚雄酒箴曰:觀瓶之居,居井之眉。【註】若人目上之有眉也。

又,姓。宋眉壽,明眉旭。

又,《韻會》:通作麋。《大戴禮・主言篇》:孔子愀然揚麋。《荀子・非相篇》:伊尹之狀,面無須麋。

又,通作嵋。峨嵋山,在蜀嘉定府峨眉縣南百里,兩山相對如蛾眉。

又,州名。魏置眉州,因峨眉山爲名。〇【按】《說文》本作睂,从目,象睂之形。上象額理也。【徐曰】仌,頟理也。指事。隸作眉,《字彙補》又作𥅕𥇮,非。

注解

〔眉〕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午集中,康熙部首是目部

〔眉〕字拼音是méi,半包围结构,可拆字为𠃜、目,五行属

〔眉〕字造字法是象形。甲骨文,小篆字形。象目上毛形。本义是眉毛。

〔眉〕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méi] ⑴ 眼上额下的毛⑵ 书页上端的空白

国语辞典

1.人的前额与上眼睑连接处,横形高超生有细毛的部分。

眉毛、八字眉、横眉竖眼、举案齐眉。

2.泛称上端为“眉”。

书眉。

3.姓。如春秋时代有眉间尺。

两岸词典

1.眉毛。横生在眼眶上方的两道细毛。

眉睫、蛾眉、眉清目秀、愁眉不展。

2.书页正文上方空白处。

眉批、书眉。

3.姓。

翻译

eyebrows; upper margin of book Augenbraue, Braue (S)​, Mei (Eig, Fam)​, oberer Rahmen, oberer freier Rand einer Buchseite (S) sourci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