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顺:

◎拼音zhàn。缝补。


〔䋎〕字拼音是(zhàn),部首是糹部,总笔画是11画

〔䋎〕字是左右结构,可拆字为“糸、旦”或“糹、旦”。

〔䋎〕字仓颉码是VFAM,五笔是XJGG,四角号码是26910,郑码是ZKA

〔䋎〕字的UNICODE是U+42CE,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扩展区A,10进制: 17102,UTF-32:000042CE,UTF-8:E4 8B 8E。

字源字形

䋎(简·楚〔战国〕·仰天湖) 楚〔战国〕 简 仰天湖

䋎(简·楚〔战国〕·望山) 楚〔战国〕 简 望山

䋎(印刷字体·宋·广韵) 宋 印刷字体 广韵

䋎(印刷字体·宋·增韵) 宋 印刷字体 增韵

䋎(传抄·宋·集篆古文韵海) 宋 传抄 集篆古文韵海

䋎(印刷字体·明·洪武正韵) 明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䋎(印刷字体·清·康熙字典) 清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十三上反切丈莧切頁碼436頁,第35字續丁孫

䋎補縫也。从糸旦聲。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二十五反切丈莧切頁碼1035頁,第7行,第1字述

䋎補縫也。從糸旦聲。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十三上反切丈莧切古音第十四部頁碼2622頁,第4字許惟賢第1141頁,第4

䋎補縫也。

補者,完衣也。古者衣縫解曰袒。見《衣部》。今俗所謂綻也。以鍼補之曰䋎。《內則》云衣裳綻裂,紉鍼請補綴是也。引申之,不必故衣亦曰縫䋎。古豔歌行曰:故衣誰當補。新衣誰當綻。賴得賢主人。覽取爲我䋎。謂故衣誰則補之。新衣誰則縫之。賴有賢主婦見而爲補縫之也。綻字古亦作䋎。淺人改之。

从糸。旦聲。

丈莧切。十四部。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章太炎 (近代)

補縫也,補破也。綻,破裂也;亦作袒。

《說文》無「綻」字,當作袒。袒,破縫也。

䋎字的相关索引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863頁,第10字
2陳昌治本第1109頁,第7字
3黃侃手批第827頁
4說文校箋第579頁,第8字
5說文考正第518頁,第11字
6說文今釋第1913頁,第7字
7說文約注第3219頁,第1字
8說文探原第6436頁,第2字
9說文集注第2759頁,第2字
10說文標整第344頁,第20字
11標注說文第554頁,第15字
12說文注箋第4573頁,第1字
13說文詁林第12731頁【補遺】第17916頁
14通訓定聲第2950頁,第4字
15說文義證第1136頁【崇文】第4541頁
16說文句讀第1888頁
17章授筆記第547頁,第7字
18古字詁林第九冊,第1219頁,第2字
19古字釋要第1209頁,第12字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未集中 部首:糸部

武英殿刻本: 第2201頁,第7

同文書局本: 第920頁,第12

標點整理本: 第882頁,第14

《廣韻》、《集韻》𡘋同「綻」。

注解

〔䋎〕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未集中,康熙部首是糸部

〔䋎〕字拼音是zhàn,左右结构,可拆字为糹、旦

国语辞典

两岸词典

翻译

to mend (cothes, etc.), (inchangeable 綻) rippen seam; a crack; split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