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顺:点、提、横、横、横、撇、捺、横、横、撇、点

①聚合。~钱。~数。~合。拼~。紧~。

②接近。~近。往前~。

③碰,赶,趁。~巧(碰巧)。


动词

1.形声。从水,奏声。本义:水流会合。

2.同本义。

converge;

凑,水会也,聚也。 —— 《广韵》凑,水上人所会也。 —— 《 说文》。顺波凑而下降。 —— 《楚辞·九叹·逢纷》。注:“聚也。”

3.聚集。

gather together;

趋舍相凑。 —— 《淮南子·原道》。注:“所合也。”则人物归之,繈至而辐凑。 —— 《史记·货殖列传》

凑队(集合在一起);凑聚(集合,聚集);凑泊(凝聚,结合);凑会(聚集,会合)

4.奔向;趋。

hurry to;

衰世凑学。 —— 《淮南子·精神》。注:“趋也。”

凑亟(急切);凑手不及(事情来得太快,出人意料,来不及应付)

5.挨近;靠拢 。

move close to;

凑口馒头(快到嘴的馒头);凑密(稠密)

6.碰;趁 。

happen to;

凑斗(凑巧);凑手(得手);凑四合六(十分巧合);凑付(应付;将就)

7.拼凑成 。

make up;

凑数。


〔凑〕字拼音是(còu),部首是冫部,总笔画是11画

〔凑〕字是左右结构,可拆字为“冫、奏”,五行属火。

〔凑〕字造字法是形声。从水,奏声。本义是水流会合。

〔凑〕字仓颉码是IMQKK,五笔是UDWD,四角号码是35184,郑码是TDAG,中文电码是0410,区位码是2053

〔凑〕字的UNICODE是U+51D1,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20945,UTF-32:000051D1,UTF-8:E5 87 91。

〔凑〕字在《通用规范汉字表》一级字表中,序号2374,属常用字

〔凑〕字异体字是湊、𣽵

字源字形

凑(石经·唐·开成石经) 唐 石经 开成石经

凑(印刷字体·宋·广韵) 宋 印刷字体 广韵

凑(印刷字体·宋·增韵) 宋 印刷字体 增韵

凑(印刷字体·明·洪武正韵) 明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凑(印刷字体·清·康熙字典) 清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十一上反切倉奏切頁碼371頁,第10字續丁孫

𣽵

𣽵水上人所會也。从水奏聲。

按:古籍中多作「湊」,今「凑」字通行。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二十一反切湌候反頁碼908頁,第6行,第2字述

𣽵水上人所會也。從水奏聲。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十一上反切倉奏切古音第四部頁碼2224頁,第2字許惟賢第968頁,第2

𣽵水上人所會也。

引伸爲凡聚集之偁。

从水。奏聲。

倉奏切。四部。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章太炎 (近代)

湊合、凑集,輻湊。

湊合。

白话解释

凑,人们在水上聚会的地方。字形采用“水”作边旁,“奏”是声旁。

字形解说

此字始見於篆文,字形從水、奏聲。從水,表示與水相關;奏聲,表示音讀。在六書中屬於形聲。楷定作湊,規範字作「凑」。

湊字的相关索引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734頁,第11字
2陳昌治本第937頁,第7字
3黃侃手批第707頁
4說文校箋第484頁,第2字
5說文考正第442頁,第22字
6說文今釋第1619頁,第1字
7說文約注第2748頁,第1字
8說文探原第5491頁,第1字
9說文集注第2366頁,第3字
10說文標整第292頁,第17字
11標注說文第468頁,第3字
12說文注箋第3919頁,第1字
13說文詁林第11028頁【補遺】第17674頁
14通訓定聲第1411頁,第1字
15說文義證第973頁【崇文】第3889頁
16說文句讀第1583頁
17章授筆記第460頁,第3字
18古字詁林第九冊,第168頁,第1字
19古字釋要第1032頁,第1字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巳集上 部首:水部

武英殿刻本: 第1517頁,第14

同文書局本: 第636頁,第22

標點整理本: 第583頁,第30

《唐韻》:倉奏切;《集韻》、《韻會》、《正韻》:千𠋫切,𡘋音輳。《說文》:水上人所會也。一曰聚也。汲冢《周書》:周公將致政,乃作大邑成周于中土,以爲天下之大湊。

又,《玉篇》:競進也。《戰國策》:士爭湊燕。

又,湊,理也。與腠通。《文心雕龍・養氣篇》:湊理無滯。

又,題湊,棺外累木也。《史記・滑稽傳》:梗楓橡樟爲題湊。

又,《韻補》叶子與切,音咀。王延壽〈魯靈光殿賦〉:浮柱岹嵽以星懸,漂嶢𡸣而枝柱;飛梁偃蹇以虹指,揭蘧蘧而騰湊。

又,叶遵遇切,疽去聲。班固〈東都賦〉:僻界西戎,險阻四塞,脩其防禦,孰與處乎土中,平侇洞達,萬方輻湊。

通作輳。古通奏。

卷目:考證・巳集上 部首:水部

愛日堂藏本: 第374頁,第2

同文書局本: 第1655頁,第27

《史記・滑稽傳》梗楓橡樟爲題湊。

謹照原文梗楓改楩楓。

注解

〔湊〕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巳集上,康熙部首是水部

〔湊〕字拼音是còu,左右结构,可拆字为氵、奏

〔湊〕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còu] ⑴ 水上人所会。《説文•水部》:“湊,水上人所會也。”《廣韻•候韻》:“湊,水會也。”⑵ 聚集。《玉篇•水部》:“湊,聚也。”⑶ 拼合。宋陳亮《與章德茂侍郎書》:“歲食米四百石,只得二百石,尚欠其半,逐旋補湊,不勝其苦。”⑷ 遇着;碰见。明湯顯祖《牡丹亭•旁疑》:“湊着個韶陽小道姑,年方念八,頗有風情。”⑸ 挨近;靠拢。唐岑參《尋少室張山人聞與偃師周明府同入都》:“春雲湊深水,秋雨懸空山。”⑹ 添加。《紅樓夢》第四十回:“外頭老爺們吃酒吃飯,都有個湊趣兒的,拿他取笑兒。”⑺ 通“走”。奔赴;趋附。清朱駿聲《説文通訓定聲•需部》:“湊,度借為走。”《玉篇•水部》:“湊,競進也。”⑻ 通“腠”。皮下肌肉之间的空隙。《靈樞經•本藏》:“脾小則藏安難傷於邪也,脾大則苦湊䏚而痛,不能疾行。”

国语辞典

两岸词典

翻译

piece together, assemble sammeln (V) réunir, collecter, approcher, rapprocher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