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庄子及其学派关于审美感受的特点的命题。其《庄子·天道》云:“世人所贵道者书也,书不过语,语有贵也。语之所贵者意也,意有所随;意之所随者,不可言传也。而世因贵言传书。世虽贵之,我犹不足贵也,为其贵非其贵也。故视而可见者,形与色也;听而可闻者,名与声也。悲夫!世人以形色名声足以得彼之情。夫形色名声果不足以得彼之情,则知者不言,言者不知,而世岂识之哉!。”
言,即语言、文辞;意,指的是道,即“意之所随者”。然而,道的本性——自然无为,也就是美的本性。“言不尽意”既是哲学命题,也是美学命题。作为一个哲学命题,其意是说,“道”是不可言传的。因为它是一个普遍、无限、绝对的抽象观念,人们的语言文辞不可能把它像一个有形有色的东西那样,加以描述和规定。作为一个美学命题,意思是说,“意”即是美,美的境界是感受的对象,不能诉之于抽象的理智,只能通过直觉、想象和情感去体验,而不能像科学认识那样用语言去作明确的规定。所以“言不尽意”,乃正是审美感受的特点。
言不尽意,也是儒家美学的一个基本命题;但对“意”的理解不限于“道”,与道家有别。因限于篇幅,此不细说。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