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勰关于文学创作与社会生活发展关系的论述。其《文心雕龙·时序》云:“故知歌谣文理,与世推移,风动于上,而波震于下者。”意谓文学的内容与风格随着整个社会生活的变化而变化,就像风吹动水波一样,揭示了文学反映时代,不能脱离社会生活的原理。
文学创作与社会发展之关系,是中国古代文论所探讨的一个重要问题。早在先秦时代,孟子就提出了“知人论世”※说,从阅读的角度探讨了文学作品与作家个人及社会历史之关系;而荀子的《乐论》和《礼记·乐记》、《毛诗序》则进一步论述了诗乐与政治兴衰的关系;汉代的王充明确主张文学要“为世用”;晋代的葛洪强调“时移世改”;等等,都对文学随时代而发展的规律的探讨有所贡献,而刘勰的成绩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形成了较为系统的见解。但还未能从社会基本矛盾出发去分析文学与社会发展之关系,且过分强调了帝王的明智与昏庸,以及统治者对文学的提倡与重视影响着文学的发展和变化,乃是不可避免的历史局限。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