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6—?
字昭礼。祖籍钱塘(今杭州市),后迁淮海(今江苏高邮)。或说周邦彦之子。曾试博学宏词科。据徐似道《清波杂志·跋》文称其为“处土”,或未就官。周煇《清波别志》※又自称,尝至金国,许是随出使者而行。绍兴中,寓居杭州清波门南,嗜学工文,藏书万卷,父子自相师友,当世名公大臣多折节下之。著有《清波杂志》※十二卷,《清波别志》三卷。据张贵谟《清波杂志·序》云:此书“纪前言往行及耳目所接,虽寻常细事,多有益风教及可补野史所缺遗者。”两书中涉及诗歌的内容,与宋人纪事、考证为主的随笔式的诗话并无二致,至今仍有足资参考的价值。
周煇论诗重思想内容,赞赏忧国忧时、讽谕朝政的诗作。如对李清照作于北宋末年的和张耒咏唐《中兴颂》碑的两首长篇加以褒扬,引录全文,以为是“醒心明目”之作。并云:“煇尝欲裒今昔名人所赋《庐山高》、《明妃曲》、《中兴赋》,用精纸为轴,匄工字画者,随意各书一篇,后志姓名、岁月,常常披展。”又如称赞欧阳修、苏轼为宫中作春帖子词“寓规讽其间”,斥责宋徽宗政和、宣和以后之春词“殆若唐人宫词耳”。同时,周煇又重视诗歌的言浅意深、含蕴有味,重视版本的正确无误,可见周氏论诗评诗之公允、严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