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王梵志
一身元本别,四大聚会同。
直似风吹火,还如火逐风。
火强风炽疾,风疾火愈烘。
火风俱气尽,星散总成空。
这首诗语言通俗如话,说理直白形象,讲的是佛教关于诸法缘起的道理。释迦牟尼的弟子马胜的两句偈“诸法因缘生,缘谢法还灭”,是对佛教缘起论的最好概括。缘起论认为,诸法皆由因缘而生,即世上的一切事物和现象,都是由一定的关系和条件产生的;失去了一定的关系和条件,事物和现象便既不可能产生,更不可能存在。而人何尝不是如此呢?
“四大”就是地、水、火、风。佛教认为世上的事物都是由“四大”构成的,人的身体当然也不例外。“四大”聚合,人的形体便产生了,“四大”之外,人体元本就没有别的什么东西。而“四大”一旦离散,人体也就消逝了。打个比方来说吧,这简直就像燃烧时风助火势,火顺风威一样,火势强大了,可以使得风更炽烈疾速;而风势疾速了,火便会燃烧得更加热烘猛烈。而一旦风与火同时消失了,所谓的“燃烧”就会变成一句空话。
众生由四大和合而成的说法,不是印度佛教的独创,它源于古印度的宗教,反映了印度先民对人体构成的朴素的唯物观点。佛教产生以后,接受了这一传统看法,并把它织进自己更为庞大繁杂的理论体系中,为宣扬其宗教观,尤其是“苦”与“空”的人生观服务。“四大”聚合离散,形成了人的生死;“四大”而外,众生所执著的“我”究竟在何处?所以晋宋之际的高僧竺道生说,“无我”就是“无生死中的我”。竺道生的话,与王梵志这首诗同样都是为宣扬佛教的“空”“苦”观服务的。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