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82—1664
字受之,号牧斋,常熟(今属江苏苏州)人。明万历进士,授编修,名隶东林党。崇祯初官至礼部侍郎,南明福王朝任礼部尚书。清顺治二年(1645)豫亲王多铎南侵,钱氏屈节迎降而北上,被命为礼部侍郎管秘书院事,充明史馆副总裁;但不到半年即托病乞归。作为一个政治人物,觍颜仕清是钱氏最大失足,其次于南明弘光奉迎权臣马士英,力荐阉党阮大铖,亦为人不齿。其人政治节操不高由此可见。但他在仕途上亦颇多舛,特别晚年对降清一事确有忏悔之意,与夫人柳如是一起积极参加其弟子郑成功、瞿式耜的抗清复明斗争,毕竟还是值得称道的。《清史稿》卷四八四有传。作为一个文学人物,钱氏才大学博,主持东南坛坫,为明清两代诗派之一大关键。著有《初学集》、《有学集》、《投笔集》,编著有《列朝诗集》(内含《列朝诗集小传》)。以诗歌创作而论,钱氏广采博取,兼学唐宋,蔚成大家,对补救明七子摹拟盛唐与竟陵派幽深孤峭之流弊,确立清初健康的诗风有开山之功。以诗歌理论批评而言,钱氏不仅编著《列朝诗集小传》※,对明代诗人一一评骘其得失,有高见卓识;更于大量诗、序、引、赞、跋中就诗歌美学的核心问题探幽发微,见解精辟,上发扬明公安派的进步观点,下沟通黄宗羲的高超见地,亦可称承上启下的诗论大家。钱氏诗论内容相当丰富,具有较高的美学价值,其要旨是倡导“诗有本”之说,此乃针对明前后七子与竟陵派主张而提出的正面观点,强调诗歌须以真诚、悲愤的具有时代意义的性情为主,并辅以学问,这既抓住了诗歌的本质,又顾及了诗人的思想与艺术修养,对清代诗学具有不小的影响。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