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式善


1753—1813

原名运昌,字开文,号时帆,又号梧门、诗龛。蒙古乌尔济氏,内务府正黄旗人。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进士。中式时为乾隆皇帝赏识。因赐今名。累官侍讲学士、国子监祭酒。嘉庆四年(1799),因上疏请允许旗人屯田塞外,被仁宗斥为“故违祖制”,降职编修。后屡遭贬谪,乞病辞官而终。法式善是乾、嘉间著名诗人,有《存素堂诗集》三十八卷,《存素堂诗初集录存》二十四卷,《存素堂诗二集》八卷,《存素堂诗续集录存》九卷等,《清史列传》卷七十二有传。王昶※《湖海诗传》评其诗,以为“质而不癯,清而能绮”;徐世昌※《晚晴簃诗话》※指出“出入王、孟、韦、柳,工为五言”。可见其诗歌特征。法式善数十年以诗会友,广泛收集时人时作,编成《朋旧及见录》六十四卷,《湖海诗》六十卷,《诗龛声闻集》四十八卷。在此基础上,著专门评论清代诗人诗作的《梧门诗语》※十六卷,论诗观点主要体现于此。法式善论诗与其创作同一旨趣。张维屏※《听松庐诗话》※引《惕甫未定稿》指出:“时帆用渔洋三昧之说言诗,主王、孟、韦、柳”,推崇“清闲淡远”“物外之致”的风格。但他并不拘守一隅,轩轾唐宋,引他人语以为:“诗以道性情已耳。苟能出于性情,勿论唐可,宋亦可也。如其不出于性情,勿论宋非,唐亦非也。”主张以“性情”为本。他还提出了“诗贵幽不贵冷,贵峭不贵涩”的观点,指出咏物诗“不脱不离最难”,“贵神似,不贵形似”,要“有言外意”。对清代诗人的评论多举善而从,并不强分高下。体现了一种兼容并包的襟抱,受到当时及后人的广泛推崇。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