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衍


1856—1937

字叔伊,号石遗,侯官(今福建福州)人。清光绪八年(1882)举人。曾先后入湖广总督张之洞与台湾巡抚刘铭传幕。光绪二十四年(1898)入都,作《戊戌变法榷议》十条,提倡维新。政变后,仍入张幕,在武昌任官报局总编纂。光绪二十八年(1902)应经济特科试,未中。后为学部主事、京师大学堂教习。清亡后,曾在北京、厦门等地大学任教、编修《福建通志》,最后寓居苏州,与章炳麟、金天翮共倡办国学会,任无锡国学专门学校教授。归故里年卒。著有《石遗室文集》、《石遗室诗集》(收《石遗室丛书》中)、《石遗室诗话》※、《石遗室诗话续编》、《石遗室论文》,辑有《辽诗纪事》、《金诗纪事》、《元诗纪事》,选有《近代诗钞》、《宋诗精华录》等。其论诗主张主要体现在《石遗室诗话》(1929)与《续编》(1935),以及《近代诗钞》(1923)、《宋诗精华录》(1937)诸作。陈衍是近代宋诗运动的后续学古诗派“同光体”的著名诗人、诗论家,致力于推动近代宋诗运动。自明以来,诗坛几乎为唐调所占,而鄙薄宋诗。至清康、雍之际,吕留良、吴之振、吴自牧刊行《宋诗钞》,风气渐变,学宋诗者渐盛。清嘉、道年间,有程恩泽、祁寯藻、何绍基、郑珍、曾国藩等倡宋诗,形成近代宋诗运动。后同、光年间,陈衍、陈三立、沈曾植等倡“同光体”以继之,前后相望,蔚成风气,宋诗几乎独占诗坛。陈衍论诗,既宗宋诗,而不贬唐调,提倡“三元”※之说,谓“诗莫盛于三元”,“三元”者,即“上元开元,中元元和,下元元祐也。”(《石遗室诗话》卷一)推祟宋诗,与唐诗并肩。“今人强分唐诗宋诗,又咎同,光以来舍唐诗不为而为宋诗。不知宋诗皆推本唐人诗法,力破余地耳。”(同上)又认为,唐诗开创于前,宋诗中兴于后,宋诗之于唐诗是承继发扬。陈衍宗宋而不贬唐调,却不屑于时人专宗汉魏、盛唐诗者。故其致力于“同光体”※,其名“同光体”者,谓“同、光以来诗人不墨守盛唐者”(《石遗室诗话》卷一),以是学宋,上追唐人,形成诗派。其作诗话,先辑宋诗,乃为推动近代宋诗运动,对近代旧诗复古流派的延续,极有影响。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