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梅尧臣※撰,一卷。是书向不见诸家著录。梅氏散见于诗、文,以及由时人载录(如欧阳修《六一诗话》)的诗论在当时影响甚大,在宋代文学批评史上有其重要地位,而此书所载寥寥。值得注意者,首先是他评诗十分注意诗歌的政治内容,社会背景。如其“诗禀六义”条,以风、雅、颂、赋、比、兴论诗,列举前人之诗句,分别指出其“此叹不得志,不遇时也”;“此喻君化不常,君子失意也”;“此叹贤人少而国不治也”;“叹小人荣辱在其中也”;“此秦皇无道,远筑徭役之际”;“此往来徭役送征衣也”;“此叹帝王之世人无徭役之苦也”;“言今无徭役之苦也”;“此比君暗不可仕也”;“此不恋荣华,自养性也”;“此喻不道之臣,而君以道照之也”;“此喻道德清虚冷淡也”;“言国君有可佐也”;“此不忍去国也”;“言国之明也”;“喻臣之清也”等,虽不无牵强附会之处,却可见梅氏重视诗歌的政治教化作用,强调诗歌与现实关系的主张。这些,实际上也是作者对当时所祟尚的内容空虚、词藻华丽诗风的否定和批判。梅氏在书中还认为诗歌应有气势。“诗有八势”条,言诗有“毒龙势”、“灵凤合珠势”、“猛虎出林势”、“鲸吞巨海势”,虽言似未尽,或有缺漏,从此四势,已可看出梅尧臣对诗歌气势的追求和肯定。然书中引诗,亦偶有误记,如贾岛《送杜秀才东游》诗误为《送杜甫》诗,即为一例。从总体上看,《梅氏诗评》内容较为单薄,影响较小,流传亦不广。是书有《格致丛书》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