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刘埙※纂辑。三十一卷,凡分十一类。理学三卷,古赋二卷,诗歌七卷,文章八卷,骈俪三卷,经史三卷,礼乐、造化、地理、鬼神、杂录各一卷。可见其内容颇杂。《四库全书总目》将其著录于子部杂家类。但其中“诗歌”类,专记诗评、诗论、诗史资料,乃地道的诗话,其它各卷,对诗也多所涉及。是书记录了大量的宋、元诗人逸事逸诗、诗评、诗论,多不见于他书,文学史料价值甚高。《四库全书总目》评它:“则埙生于宋末,旧集多存。其所称引之文,今多未见其篇帙;其所称引之人,今亦多莫识其姓名。又多备录全篇,首尾完具,足以补诸家总集之遗。”又说:“凡此之类,颇足以广闻见。至于论诗论文,尤多前辈绪余,皆出于诸家说部之外。”是书论诗,推崇黄庭坚、陈师道,宗法杜甫。称赞黄庭坚“自出机杼”。“涪翁集厥大成,冠冕千古,而渊深广博,自成一家”(卷六)。陈后山诗“皆语短而意长”。“简洁峻峭,而悠然深味。”“虽寻丈之间,因自有万里山河之势也”(卷八)。但认为“二公之诗,皆本于老杜。”杜甫被誉之为“古今之冠”(卷七)。同时,对江西诗派的弊病亦揭露无余。批评“江西学山谷不至,则曰理路何可差,学力何可诿”是“一偏之论”(卷十)。批评“山谷负修能,倡古律。事宁核毋疏,意宁苦毋俗,句宁拙勿弱”,此犹“佛氏之禅,医家之单方剂也。”与唐诗“相抵轧”(卷十)。指出“经义策论之有韵者”乃宋诗之病(卷十)。在论诗中,作者发现了诗与时代政治的关系,他分析了诗歌史上一些事实,得出结论说:“诗有关于世道久矣。”诗“系于安危理乱”(卷六)。主张诗“必有为而作,有关涉而作,若无病呻吟,虽奔涛走石,冶叶倡条,动可人心,于道何补?”(卷六)。所以诗之气象系乎国之兴衰,像开业英雄之主汉高祖才能唱出《大风歌》。宋太祖才能咏《日出》之诗。亡国之君陈后主、李后主只能唱出亡国之音。诗之气象不同,反映了时代的兴衰。有江西刻本,《知不足斋丛书》本,《海山仙馆丛书》本,《丛书集成》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