骚坛秘语


明周履靖※撰。此书分上、中、下三卷。为杂采撷前人诗话拼合而成。上卷与中卷论诗歌体式、情景、声律、格调等,下卷论诗歌性质及作法等。上卷分本、式、制、情、景、事、意、音、律、病、变、范等十一条;中卷分要、格、体、情、性、韵、调、会八条;下卷有总论诗、五言长篇古诗法、五言律诗、七言长篇古法诗、对法、句法、字法、气象、家数、音节、辨体十九字等,颇有叠床架屋之累。条与条之间时有重复,又一条下又选有各种名目。如上卷“制第三”条下,即有“三停”(趣、中、结)、“十一变”(抒情、立意、写景、设事、叙事、论事、用事、拟人、比物、咏物、论理)、“九用”(入、叙、转、折、出、归、警、起、撇)等,杂陈而无章,令读者望而却步。

又由于周氏在采辑他人诗话片断重加组合时,未注明所采诗话名称,故很难断定哪些地方采自他书,哪些地方为自抒新见。如其论体式、风格,似多有精义者,且举数例如下:“凡读《三百篇》,要会其情不足性有余处。情不足,故富之景,性有余,故见乎情。”“凡读汉诗,先真实,后文华。”“凡读建安诗,于文华中取真实。”“凡读《文选》诗,分三节,东都以上主情,建安以下主意,三谢以下主辞。齐梁诸家,五言未成律体,七言乃多古制。韵度犹出盛唐人上一等。但理不胜情,气不胜辞耳。”“唐诗分三节,盛唐主辞情,中唐主辞意,晚唐主辞律。”又如揭示唐诗渊源,追寻六朝至唐的流变,亦多有精采之处,再举数例如下:“刘琨,忠义之气,自然形见,非有意于诗也,杜子美以此为根本。”“谢灵运,以险为主,以自然为工,李杜取深处多取此。”“六朝文气衰落,唯刘越石、鲍明远有西汉气,李杜筋骨取此。”“孟浩然祖建安,宗渊明,冲淡中有壮逸之气。”“李商隐以古语入新意,宋祖家皆阴祖之。”如此等等,不一而足。但是,以上诸评语,有相当一部分是采自元人陈绎曾的《诗谱》。还有些部分不知来自何书,因此,很难确定他的诗学观究竟如何。但我们不妨这么认为:周氏对他所采辑的属于别人的诗学观表示了最大程度的认同。

由于采辑、组合,故上、中、下三篇不免散漫,缺乏体系性,新见不多,又失之繁芜,是皆为憾处。

有《夷门广犊》本,收入上海商务印书馆所辑《景印元明善本丛书十种》和《丛书集成初编》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