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管世铭※著。一卷。乾隆末,世铭费七年之力,反复玩索,选唐人诗三千九百余首,成《读雪山房唐诗选》三十四卷,分体编排,又仿王士禛《古诗选》及删定洪迈《唐人万首绝句》之例,取诸体之源流大旨及自己心得,著为凡例,分冠于诸体目录之前。后人将此凡例并此书之序辑出单行;又因世铭之《读书偶得》、《论文杂言》二种所论,多可与序例相发明,因并刻之。《读雪山房唐诗序例》以五古、七古、五律、七律、五排、五绝、七绝为序。每体凡例中,论该体之特点、源流,初盛中晚各期之发展变化,而以概评该体诸名家之特色、成就为主。
凡例评诗,重视各种体裁的发展、演变的脉络,强调名诗人在诗风发展演变中的地位。评古诗,认为:“初唐五言,尚沾排偶之迹,陈拾遗翩然脱去,直接西京。”六朝以来,骈体盛行,彩丽竞繁,而于诗人兴寄之意、汉魏风骨之力,则不得其传。陈子昂出为矫其弊,起到了开唐代诗坛新风的作用。凡例又引韩愈“国朝盛文章,子昂始高蹈”之诗,给予高度赞赏。论律诗则凡例说:“七言律诗,至杜工部而曲尽其变。盖昔人多以自在流行出之,作者独加以沉郁顿挫。其气盛,其言昌,格法、句法、字法、章法,无美不备,无奇不臻,横绝古今,莫能两大。”充分肯定杜甫七言律诗的成就和地位。杜甫的七律诗,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日臻完美,为历来的诗评家所叹赏。凡例又说:“七言律至长庆以后,奄奄一息。温、李二集,正如渔歌牧笛,忽闻钟鼓噌吰。”晚唐的七律诗,已远不如盛唐,但温庭筠、李商隐二人较特出,其他人亦有个别好作品。凡例对唐诗各种体裁,在各个发展阶段的状况、特色,都有简要的评述,使人对其发展脉络,有比较清晰的认识。
凡例论诗人,尤重独创性,认为:“一人作一面目,王(维)李(颀)高(适)岑(参)太白所能也。一篇出一面目,王、李、高、岑、太白所不能也。”可见不仪要求每一位作家有独特的面目,每一作家的每一作品,也要有不同的面目,在这一点上,王维、李白这些大诗人都还不能完全做到,只有杜甫才能达到这样的要求:“杜工部七言古诗,随物赋形,因题立制,如怒猊抉石,如香象渡河,如秋隼抟空,如春鲸跋浪,如洞庭张乐、鱼龙出听,如昆阳济师、瓴甓皆震,如太原公子、裼裘高步而来,如许下狂生、蹀躞掺挝而至,千态万状,不可殚名,悲喜无端,俯仰自失”。这里一连用了八个比喻,来形容杜甫七言古诗的不同风格和面貌,使读者叹为观止。每篇各具一面目,这是杜诗为历代读者所赞不绝口的一个重要原因。而对因袭雷同之作,世铭则加以批评,认为:“十子而降,多成一幅面目,未免数见不鲜。”七言律诗自大历十子以后,为风气所囿,陈陈相因,不能再出新境,故成就不高。
凡例评唐诗人,最推崇杜甫、李白。指出李白《古风》一卷,上薄《风》《骚》,且其间多隐约时事,有为哥舒翰开边而作,有为李林甫斫棺而作,等等,并说:“世推杜工部为诗史,而知太白之意者少矣,故特揭而出之。”在思想内容上、艺术成就上对李、杜二人之作,屡屡加以赞赏。同时又能具体分析,指出其不足之处。认为杜甫之绝句,“《逢龟年》一首而外,皆不能工,正不必曲为之说”。
管世铭所选《读雪山房唐诗选》流传不广。光绪间,金式祥得见此书印本,录其中序、凡例及世铭杂著二种,合而刊之,又收入金氏所辑《粟香室丛书》中,流传稍广。郭绍虞先生辑《清诗话续编》,收入《读雪山房唐诗序例》,并附录其《论诗杂言》中有关唐人诗者二十则,于1983年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