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皎然※对诗歌创作中诗人所精心从事的艺术构思活动的概括。“作用”原本佛家用语,皎然在《诗式》※中借以形容诗人有意识的艺术构思。一般来说,“天机”※重在自然,而“作用”则重在人为。皎然充分肯定了“作用”的必要性。他强调:“作者措意,虽有声律,不妨作用。”同时,他对“作用”的意义和特点做了更进一步的阐发。首先,皎然要求:“其作用也,放意须险,定句须难,虽取由我衷,而得若神授。”也就是说,诗人进行艺术构思,需要经过艰苦的努力,而最终则应达到一种似乎毫无人工痕迹的自然化境。他称赞谢灵运的诗歌作品“直于情性,尚于作用,不顾词采而风流自然”,着眼点也与此相一致。这种力求将人为与自然统一起来的见解,带有一定的辩证因素。其次,皎然还指出:“夫诗人作用,势有通塞,意有盘礴。”也就是说诗人进行艺术构思,需要遵循一定的艺术规律,从而赋予诗歌作品以完美的艺术结构和丰富的艺术内涵。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