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止于唐


诗止于唐,是宋人《雪浪斋日记》※所提出的诗学发展观点。纵览整个诗学的发展和各方面的成就,这位佚名的宋代诗论家认为:诗自《诗经》三百篇以来,各种好诗至唐代已经写尽,各种法度至杜甫都已齐备,诗盛于唐,诗亦止于唐。《雪浪斋日记》说:“为诗欲词格清美,当看鲍照、谢灵运;浑成而有正始以来风气,当看渊明;欲深清闲淡,当看韦苏州、柳子厚、孟浩然、王摩诘、贾长江;欲气格豪逸,当看退之、李白;欲法度备足,当看杜子美;欲知诗之源流,当看《三百篇》及《楚词》、汉、魏等诗。前辈云:‘建安才六七子,开元数两三人。’前辈所取,其难如此。予尝与能诗者论:书止于晋,而诗止于唐。盖唐自大历以来,诗人无不可观者,恰晚唐气象衰荣耳。”《雪浪斋日记》主人虽已佚名,不知其谁,但此论却十分重要。其重要性主要有两方面;首先在于他提出了“诗止于唐”的诗学命题,这种带有偏激的提法,无疑会使宋人大吃一惊,在把宋人对唐诗祟拜的心理暴露无遗以后,又引起宋人的不满和抗拒。如果说,《雪浪斋日记》主人所处的时代还没有资格和可能对整个宋诗盖棺论定的话,将近五百年后的明代中期诗人,从李东阳到前后七子,都无不倡“诗必盛唐”说,李东阳要求诗人要“具眼、具耳”,把握“时代格调”,提倡“浑雅正大”的诗歌风格,最终以盛唐和李、杜为归。谢榛的“夺神气,求声调、裒精华”,“十四家又添一家”、“采百花自成佳味”,也几乎全以初、盛唐诗为学习对象和取法对象。《四溟诗话》※说:“予以奇古为骨,和平为体,兼以初唐、盛唐诸家,合而为一,高其格调,充其气魄,则不失正宗焉。”其余如徐祯卿、李攀龙、何景明、王世贞等人的议论,也大同小异,这实际都是“诗止于唐”的翻版。从《雪浪斋日记》到严羽的《沧浪诗话》※再到明前后七子,我们就会明白:明中叶的诗文复古运动,“诗必盛唐”的口号,都渊源有自,决非空穴来风。此其一。其二,《雪浪斋日记》此条论及唐诗,列举了“开元”、“大历以来”和晚唐三个阶段,以后严羽和明高棅的《唐诗品汇》的“五唐说”、“四唐说”,实皆肇源于此。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