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诗皆有疵


凡诗皆有疵,是王世贞※在《艺苑卮言》※中提出的诗学观点。王世贞认为,凡事都是相对的,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诗也不可能绝对完美无疵。从这一辩证的艺术思想出发,《艺苑卮言》大胆地提出:“诗不能无疵,虽‘三百篇’亦有之,人自不敢摘耳。”接着,他举例说:“其句法有太拙者,‘戴猃歇骄’;有太直者,‘昔也每食四簋,今也每食不饱’;有太促者;‘抑罄控忌’,‘既亟只且’;有太累者,‘不稼不啬,胡取禾三百廛’;有太庸者,‘乃如之人也,怀昏姻也,大无信也,不知命也’;其用意有太鄙者,如前‘每食四簋’之类也;有太迫者,‘宛其死矣,他人入室’;有太粗者,‘人而无仪,不死何为’之类也。”以上所举例当否,自可探讨,如谓“人而无仪,不死何为”太粗等即是。但敢于向经圣人删定的《诗经》挑战,不仅充分显示了他胆略与勇气,同时也反映出他在诗学上精湛的识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