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贺贻孙※区分诗歌风格的比喻。其《诗筏》※云:“诗亦有英分、雄分之别。英分常轻,轻者不在骨而在腕,腕轻故宕,故逸,逸故灵,灵故变,变故化,至于化而英之分始全,太白是也。雄分常重,重者不在肉而在骨,骨重故沉,沉故浑,浑故老,老故变,变故化,至于化而雄之分始全,少陵是也。”“英分”与“雄分”原是《人物志》语,是形容人秉性的:“聪明者,英之分也”,“胆力者,雄之分也”。“英”为才智杰出的人,而“雄”为强有力的人,“分”指职分、秉性,以之喻诗,则“英分”是指李白一样的俊逸流宕的风格,“雄分”指杜甫一样的沉郁雄浑的风格。一“轻”一“重”,但“轻者不在骨而在腕”,因为“骨轻则佻”,“重者不在肉而在骨”,因为“肉重则板”。“骨”指诗的思想感情,是不可轻浮的,“腕”指诗的艺术表现,可以轻灵,“肉”指诗的用典使事等素材,不可堆砌。无论诗之“英分”之“轻”与“雄分”之“重”,其极致则在于“变”与“化”,从而都可达到最高的艺术境界。此比喻新鲜独到。很有价值。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