戳动字词语句名戳动诗句网

直而能曲,浅而能深

直而能曲,浅而能深


近代厉志※论诗歌创作辩证关系的命题。其《白华山人诗说》※曰:“直而能曲,浅而能深,文章妙诀也。有大可发挥绝可议论,而偏出以浅谈之笔,简净之句,后之人虽什佰千万而莫能过者,此《三百篇》之真旨,汉、魏人间亦有之。”所谓“直而能曲,浅而能深”,其基本精神是要求诗歌艺术表现的直切浅显与曲折深致相辅相成。“直”,厉志又称作“了然语”,即通常所说的“大白话”。他以为“作诗之异于说话者,以其有所酝酿而出,非若说话之可以直情径遂也”,提出诗歌艺术“曲”的特点。作者意旨了然于心,但发之为诗,就要“酝酿而出”,含蓄蕴籍,不能够明白说出。所以对那种“任著一口气,逞著一管笔,滔滔写来,自为大才”的有“直”而无“曲”,讥之为“亦殊非不佳,只是去古远了”。但不明白说出,并不等于在语言形式表层上故作艰深,而是应作到“浅而能深”。以“浅淡之笔,简净之句”包含深致的意蕴。也就是“能在闲句上、淡句上见力量,能于无字外无象外摹神味”。“浅”不同于“直”。“直”是语浅而意直,一览无余,这里的“浅”则是语浅而意深,看似平淡,实际上“味之弥深”。厉志进而试图指出作到这一点的门径:“读古人诗,其所发虽猛,其诗仍敛蓄平易,不致漫然无节,此其所学者深,所养者醇也。今人情之所至,笔即随之,如平地注水,任势奔放,毫无收束,此其所学未深,而并不知养耳”。从古、今两方面差异,强调积学、养气的至关重要。显然,厉志此说旨在针对“性灵派”的“粗露浅率”而发。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