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黄彻,(生卒年不详),字常明,莆田(今属福建)人,宋徽宗宣和六年(1124)进士,授官辰州辰溪县丞,后升令,因忤权贵而弃官归。《溪诗话》十卷,《直斋书录解题》、《遂初堂书目》均著录于文史类。书有《学海》、《武英殿聚珍》、《七子诗话》、《萤雪轩》诸本,但有的序跋不全;序跋最全者为《知不足斋丛书》本。丁福保《历代诗话续编》收录此书,人民文学出版社有汤新祥校注之单行本。本书除自撰之外,多转录之文,对《陈辅之诗话》《漫叟诗话》采摭尤多。书中多论杜诗,推尊杜甫,有扬杜抑李倾向。黄彻论诗,还强调诗歌与现实的联系。紧密地反映现实,关心民生疾苦,同情下人苦难的诗歌,很为推崇;并在自序中表明了有志之士胸中存怨愤不平之气则将形于篇咏的观点,继承了屈原以来作家思想与社会现实有矛盾而“发愤以抒情”的创作思想。他论诗强调作品的思想性,重“有诚于君亲,厚于兄弟朋友、嗟念于黎元休戚及近讽谏而辅名教者”之诗,对“嘲风雪、弄草木而无与于此兴者”之诗则表示不屑一顾。因重“厚人伦,维风教”的儒家诗学观,其诗论有时显得较为迂腐,而忽略了诗歌的艺术表现性。在诗歌语法修辞的研究上《
溪诗话》有一大贡献,郭绍虞说:“此书独能在诗格诗例方面,另出手法,以创为语法修辞之规律,则事属首创。”可见《
溪诗话》在古代诗话中确有其独特之处。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