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人方世举的观点,他认为七言律诗尺幅有限,法度整严,格律有定,容易束缚人的天机和诗思,使人不易发挥性灵,难于落笔、难于成篇。其《兰丛诗话》说:“唐之创律诗也,五言犹承齐、梁格诗而整饬其音调,七言则沈(佺期)、宋(之问)新裁。其体最时,其格最下,然却最难,尺幅窄而束缚紧也。”方氏认为,这种情况,简直就是“画地湿薪”。在李唐能不受这种“画地湿薪”所难的,“惟有老杜”,他的七言律诗,“法度整严而又宽舒,音容郁丽而又大雅”,可以说是“金科玉律”。但于初学者来说,是“不能骤得”的,当先“求唐人之次者”,如白居易、刘禹锡、李商隐、温飞卿等人为导引。因为这些人的诗歌所具备的某些特点,如白之“疏以达”,刘之“圜以闳”,李之“刻至”,温之“轻俊”,也正是杜甫所兼有的。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