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境全贵质实


这是清人潘德舆的论诗主张。他在《养一斋诗话》中说:“吾学诗数十年,近始悟诗境全贵‘质实’二字,盖诗本是文采上事,若不以质实为贵,则文济以文,文胜则靡矣。吾取虞道园之诗者,以其质也;取顾亭林之诗者,以其实也。亭林作诗,不为道园之富,然字字皆实,此‘修辞立诚’之旨也。竹垞、归愚选明诗,皆及亭林,皆未尝尊为诗家高境,盖二公学诗见地,犹为文采所囿耳。”还说:“或言诗贵质实,近于腐木湿鼓之音,不知此乃南宋之质实,而非汉、魏之质实也。南宋以语录议论为诗,故质实而多俚词;汉、魏以性情时事为诗,故质实而有余味。分辨不精,慨以质实为病,则浅者尚词采,高者讲风神,皆以诗道之外心,有识者之所笑也。”所谓“质实”,即朴质真实,他反对只注重词采华丽,也反对只讲“风神”,忽视对现实反映的作品,他把汉、魏诗人(指汉乐府诗及建安七子等)他们能关心现实,在诗中描写当时的社会动乱,陈述其忧国伤时,拯世济物的慷慨之情,语言清新质朴,刚健有力,形象生动,余味无穷,视为最理想的风格。同时,还极为称赞“质实”之诗的“诗教”作用,他在《养一斋诗话》中又说:“凡悦人者,未有不欺人者也。末世诗人,求悦人而不耻,每欺人而不顾。若事事以质实为的,则人事治矣;若人人之诗以质实为的,则人心治而人事亦渐可治矣。诗所以厚风俗者此也。隋李谔曰:‘连篇累牍,不出月露之形;积案盈箱,唯是风去之状。文笔日烦,其政日乱。’此皆不质实之过。质则不悦人,实则不欺人,以此二字衡之,而天下诗集之可焚者亦众矣。”从诗于社会作用的角度,进一步强调了作“质实”之诗的重要性。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