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不可无为而作


清人薛雪提出的诗学观点。他在《一瓢诗话》中说:“诗不可无为而作。试看古人好诗,岂有无为而作者,无为而作者,必不是好诗。”所谓有为便是有寄托,所以他又说:“诗重蕴藉,然要有气魄。无气魄,决非真蕴藉。诗重清真,尤重有寄托。无寄托,便是假清真。有寄托者,必有气魄。”他表示“平生最爱随笔纳忠、触景垂成之作”。如“昨日到城郭,归来泪满巾。遍身绮罗者,不是养蚕人”,“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等反映和同情劳苦者的诗篇。他十分赞赏五代前蜀花蕊夫人的诗“十四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个是男儿”,说:“何等气魄!何等忠愤!当令普天下须眉一时俯首。”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