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人赵翼评价陆游一生诗作的演变之语。其《瓯北诗话》云:“放翁诗凡三变。宗派本出于杜,中年以后,则益自出机杼,尽其才而后止。观其《答宋都曹诗》云:‘古诗三千篇,删去才十一。《诗》降为《楚骚》犹足中六律。天未丧斯文,杜老乃独出。陵迟至元白,固已可愤嫉。’《示子遹》诗云:‘我初学诗日,但欲工藻绩;中年始稍悟,渐欲窥宏大。……数仞李杜墙,常恨欠领会。元白才倚门,温李真自郐。’此可见其宗尚之正。故虽挫笼万有,穷极工巧,而仍归雅正,不落纤兆。此初境也。后又有自述一首云:‘我昔学诗未有得,残余未免从人乞。力孱气馁心自知,妄取虚名有惭色。四十从戎驻南郑,酣宴军中夜连日。打球筑场一千步,阅马列厩三万匹;华灯纵博声满楼,宝钗艳舞光照席;琵琶弦急冰雹乱,羯鼓手匀风雨疾。诗家三昧忽见前,屈宋在眼元历历。天机云锦用在我,剪裁妙处非刀尺。世间才杰固不乏,秋毫未合天地隔,放翁老死何足论,《广陵散》绝还堪惜。’是放翁诗之宏肆,自从戎巴、蜀而境界又一变。及乎晚年,则又造平淡,并从前求工见好之意亦尽消除,所谓‘诗到无人爱处工’者,刘后村谓其‘皮毛落尽’矣。此又诗之一变也”。陆游年青时学诗宗江西诗派,江西诗派以学杜相号召,此即所谓“宗派本出于杜”,后从具有爱国思想的诗人学诗,颇获教益,已具“自出机杼,尽其才而后止”之气,此为一变;陆游四十八岁时,四川宣抚使王炎邀请他为干办公事,襄赞军务,他来到南郑这抗金前线,火热的斗争生活使他扩大了诗歌领域,也使他领悟了“诗家三昧”,形成了他的宏丽悲壮的风格,此又为一变;晚年的陆游,“身杂老农间”,写了大量农村生活的诗,风格也趋向平淡,于无用力处见工,此又为一变。赵翼以“三变”之说,准确地概括了陆游一生诗风的演变,赵翼还特别推崇陆游“从戎驻南郑”后的“境界又一变”,这也是极有眼光的。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