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沈义父《乐府指迷》指出:词中虚字“如‘嗟’字、‘奈’字、‘况’字,‘更’字、‘又’字、‘料’字、‘想’字、‘正’字、‘甚’字,用之不妨。如一词两三次用之,便不好,谓之‘空头字”’。他认为词中“空头字”,有时用实字,读者须注意作者的命意处。并举柳永《木兰花慢》“拆桐花烂漫”中的第一字“不用空头字”而用“拆”字,意即“开了桐花烂漫”也。但“有人不晓此意,乃云;此花名为‘拆桐’”。不知是何意。这实际是虚字作领字还是实字作领字的问题。如虚字领,便是“空头字”领,这样的虚字,在一首词中当然不能多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