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体始盛终衰


这是近代学者王国维对文学发展流变过程的认识。《人间词话》曰:‘四言敝而有《楚辞》,《楚辞》敝而有五言,五言敝而有七言,古诗敝而有律绝,律绝敝而有词。盖文体通行既久,染指遂多,自成习套。豪杰之士,亦难于其中自出新意,故遁而作他体,以自解脱,一切文体所以始盛终衰者,皆由于此,故谓文学后不如前,余未敢信。但就一体论,则此说固无以易也。”王氏指出文体发展总有一个由盛而衰的过程,旧文体在衰退时总会有新文体应运而生。王氏指出原因有二,一是外因即社会原因,就是在社会中“染指遂多”,受到社会影响;二是内因,即文体内在原因,文体“自成习套”,形成教条模式,从而引起文体变革。因此,王氏强调文学的发展变化是历史发展的规律,新的总要替代旧的,同时,新的也总会由盛而变衰从而变成旧的,文学就在新旧、盛衰交替中发展。其次,王氏在阐述文学发展规律时就指出变革的重要作用,只有“自生新意”,进行创新变革,文学才能改变衰退的困境,寻找新的途径,进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地。再次,王氏针对文学发展表明自己的一个辩证认识。他认为从文学整个发展看总是“长江后浪推前浪”,一步步前进,一步步发展,因而“文学后不如前,余未敢信”,王氏相信文学是发展的,后应该超过前。但如果从文体的发展过程来看,新文体产生时总是充满生机活力,表现出文体之盛,后来则由盛而衰,因此从这个角度言,后不如前,衰不如盛。王氏这个观点是较辨证的,反映了文学发展的规律。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