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杏闹春


清人李渔《窥词管见》认为,“‘云破月来’句,词极尖新,而实为理之所有”,但“红杏之在枝头,忽然加一‘闹’字,此语殊难着解,争斗有声之谓闹,桃李争春则有之,红杏闹春,予实未之见也”。“予谓闹字极粗极俗,且听不入耳,非但不可加于此句,并不当见之诗词”。“红杏闹春”一句,出自北宋词人宋祁《玉楼春》。这一观点,与王国维“着一‘闹’字。境界全出“的观点针锋相对,可以比照参看。实际上,正由于这一“闹”字,才使得春意春花仿佛有了知觉,极为生动,使人读后产生许多关于春意盎然的联想,从而夸张地写出春天的热闹。而且,用一“闹”字,就可把春花春意的无声姿态描摹成似乎有了声音,使人读后从视觉中获得听的感受。李渔不明白其中道理,才谓之粗俗而不堪入耳,殊不知多少妙处正在这一“闹”字。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