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人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八云:“读古人词,贵取其精华,遗其糟粕。且如少游之词,几夺温,韦之席,而亦未尝无纤俚之语。读《淮海集》,取其大者高者可矣,而徒赏其‘怎得香香深处,作个蜂儿抱’等句,(此语彭羡门亦赏之,以为近似柳七语,尊柳抑秦,匪独不知秦,并不知柳。可发大噱。)则与山谷之‘女边着子、门里安心’,真鄙俚纤俗,相去亦不远矣。少游真面目何由见乎?”陈氏在这则论述中提出对待前人作品的态度是“取其精华,遗其糟粕”,这首先要求善于辨别,善于选择。只有分清优劣、高低,才能正确地取舍。其次是要有鲜明的取舍态度,既非全盘吸收也非全盘排斥。陈氏的论述对于我们正确对待古代文化遗产有一定的借鉴作用。但他一味反对的“纤俚之语”,可能不尽是“糟粕”。我们对前人的评论也有个“取其精华、遗其糟粕”的问题。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