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一:山,快马加鞭未下鞍。惊回首,离天三尺三。 其二:山,倒海翻江卷巨澜。奔腾急,万马战犹酣。 其三:山,剌破青天锷未残。天欲堕,赖以拄其间。
写于1934年至1935年。
小令虽小(《十六字令》是字数最少的词),却不容易写好;小令是小,内涵是否丰富,那要看作者的艺术工力了。
毛泽东在长征途中,以山写照,以山立志,以山传情。毛泽东长期与山打交道(红军的游击战是从山开始的,以后才有平原地区的地道战),丰富的生活积累固然重要,作者的观察力和表现力更重要。
三首小令,从三个角度写山。
第一首写山的高险。战士跃马扬鞭,回头一望,山峰与云天相接!作者是仰视观山。
第二首写山的气势。起伏连绵,云海翻腾。作者是远眺观山。
第三首是写山的挺拔。奇峰突起,一柱擎天。作者又是仰视观山。
山本是静止的,作者“骑马挂枪走天下”,山有了动感。作者用的是大写意笔法,以生动的气韵取胜,读者也随之一振!作者塑造山的形象,是为塑造人(红军)的形象,写景是为了写人,写红军不畏艰险的英雄气概。三首小诗联成一组,构成雄浑的颂山交响乐,歌颂红军的交响诗。
按词谱定格末句为[仄]仄仄平平,毛词第一首末句为引入民谣,改用平起句平平平仄平。在特殊情况下,作了变通。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