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诗歌运动。新乐府之名,始定于白居易。初唐若干诗人及盛唐杜甫等人已自创新题,以乐府诗体写时事。中唐李绅作《新题乐府》20首,元稹继而和之。白居易又继之作《新乐府》50首,对中唐之社会矛盾颇多抨击。《新乐府》之作法,《序》称“首句标其目,卒章显其志”,效法《诗经》及《诗序》,主题显豁。白居易提出“歌诗合为事而作”,“救济人病,裨补时阙”(《与元九书》)之主张,“其辞质而径,欲见之者易谕也;其言直而切,欲闻之者深诫也……其体顺而肆,可以播于乐章歌曲也”(《新乐府序》),然亦偶有语言过于显露及追求政治功利之病。白居易之诗论与创作对新乐府运动起指导与示范作用。李绅、元稹写作新题乐府先于白居易,元稹诗论与白居易相近,张籍、王建仍参用乐府新题与旧题,诸人皆致力于新乐府运动,以诗作批判弊政,揭露矛盾。新乐府运动影响深远,晚唐皮日休、宋代王禹偁、梅尧臣、陆游及清代黄遵宪等皆浸染其余风。由于白居易新乐府诗作先于所谓新乐府运动之理论纲领(《与元九书》)数年,理论与创作脱节而非同步,故论者或以为此一诗歌运动本不存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