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别集注本。卢元昌撰。卢元昌,字文子,华亭(今上海松江)人。生平事迹未详,生活于明末清初。据该书自序云“忆余丁壮盛,沉溺于鸡林之业者垂二十年”等语,可知其久以书商为事,故得以博览群书。卢氏撰著,除《杜诗阐》外,尚有《左传分国纂略》。《杜诗阐》33卷,自序曰:“自乙巳(康熙四年,1665)至壬戌(康熙二十年),凡十八年矣,何朝夕,何寒暑,不手是编?”知《杜诗阐》乃几近二十年之研治成果。卢评前人注杜:“有因注反晦者,一晦于训诂之太杂;一晦于讲解之太凿;一晦于援证之太繁。反是者,又为肤浅凡庸之词,曰吾以杜注杜也,则太陋。”故卢氏所注,力破前人之弊,不事博引,务求阐明大义而已。于阐述之中,时有发见。如《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注云:“‘骑驴三十载’当是‘骑驴十三载’,时公年未四十。”此说发前人之未发,可备一说,注家多从之。全书以编年为次,少数诗题系年又与诸家有别,以《登兖州城楼》始,以《聂耒阳致酒肉疗饥荒江诗》终,凡1447首,不录文赋。其体制为:诗题下偶有说明,句段之间辄加数言点明旨意。又释诗为文,于串解之中,时加阐发,最后加以评论。其注、解、评,均出以己语,不引据前人旧注,解说明白畅达,然亦稍显冗杂。《四库全书总目》评《杜诗阐》云:“其书如四书讲章,其评亦如时文评语。”其评注诚有此弊,然内容颇多新见,不失为清初注杜诸本中之佳作,后来注家多所推重。此书有康熙二十五年书林王万育、孙敬南刻本。另有1974年台湾大通书局据康熙刊本影印之《杜诗丛刊》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