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评。宋计有功撰。有功字敏夫,自号灌园居士,蜀邛州安仁(今四川邛崃)人。祖用章(《东都事略》附《范雍传》),曾建议延州知州兼安抚使范雍及早戒备,以抵御西夏李元昊入侵,反被诬害,后为范仲淹所昭雪。父良辅,仁宗庆历时进士。有功生卒年不详。徽宗宣和三年(1121)进士。为南宋抗金名将张浚之从舅。高宗绍兴五年(1135),张浚除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院事,都督诸路军马,有功则先由右承议郎知简州为提举两浙西路常平茶盐公事,继又于绍兴六年充都督行府书写机宜文字,参与张浚幕府。张浚被黜,有功亦被贬出朝,退职闲居。至绍兴二十八年始又任知眉州,三十一年又移知嘉州。其卒当在高宗末、孝宗初。清陆心源《仪顾堂题跋》卷一三《唐诗纪事跋》及近人余嘉锡《四库提要辨证》卷二四曾考辑其生平,傅增湘《宋代蜀文辑存》中录其文7篇为1卷。《唐诗纪事》凡81卷,收唐代诗人1150家。其自序称于闲居时,寻访唐代“三百年间文集、杂说、传记、遗史、碑志、石刻,下至一联一句,传诵口耳,悉搜采缮录”,又因仕宦所历,“周游四方,名山胜地,残篇遗墨,未尝弃去”。此书广泛搜辑唐人诗作,或录全篇,或采名句,又辑集有关诗人及诗篇之本事及品评,即所谓“纪事”是也。计氏所辑之书,宋后多已亡佚,不少诗篇及诗人事迹之材料,赖此书得以保存。明末胡震亨评为:“计氏此书,虽诗与事迹、评论并载,似乎诗话之流。然所重在录诗,故当是编辑家一巨撰。收采之博,考据之详,有功于唐诗不细。”(《唐音统签》卷三一)计书之意义,一是为后人辑校唐人诗作、采集唐代作家事迹提供众多有价值之文献资料,二是开创诗纪事之体例,以人系诗、以诗及事,一代诗歌之资料汇为一编,便于作综合研究,在此之后即有清厉鹗《宋诗纪事》、陆心源《宋诗纪事补遗》,陈衍《辽、金、元诗纪事》、陈田《明诗纪事》,以及近人邓之诚《清诗纪事初编》、钱仲联《清诗纪事》等书编撰刊行。书中间有漏收、误编,且所辑资料多不注出处,则为其不足之处。此书刊刻前曾以稿本流传,为人引用(《舆地纪胜》即引用10余条)。最早之刊本为南宋嘉定十七年(1224)王禧校刻本,刻于四川。后有明嘉靖间洪楩与张子立翻刻本。洪楩本即清平山堂本(四部丛刊初编即据此影印)。张子立本已不全。崇祯五年(1632)毛晋又据诸书参校,为汲古阁本。现有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65年据洪楩本点校本,及巴蜀书社1989年出版王仲镛校笺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