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总集。清孙洙编。孙洙(1711-1778)字临西,号蘅塘退士,无锡(今属江苏)人。乾隆十六年(1751)进士。历官大城、卢龙、邹平知县。二十七年,任山东乡试同考官,后改江宁教授。著有《蘅塘漫稿》。其继室徐兰英,工于诗,兼善书法,《清朝书画家笔录》有传。本书编成于乾隆二十八年(1763),乃夫妇二人共同选集。书凡6卷,或作8卷,选诗310首,按五古、七古、五律、七律、五绝、七绝顺序编次。收作者77人,以杜甫诗为最多,次则王维、李白、李商隐,存诗不多之重要诗人如王之涣等,亦能有所兼顾。选诗标准与编纂体例,显受《唐诗别裁集》之影响,内容偏重温柔敦厚,反映社会问题之杜甫名篇“三吏”、“三别”,白居易名篇《秦中吟》等,皆弃之不录。而孙洙选诗正当王士禛神韵说、沈德潜格调说、袁枚性灵说三派鼎峙局面初步形成之时,故推尊王维冲澹清远之作,选入之诗仅次杜甫;又收李商隐《无题》诗多首,录入中晚唐近体亦多。蘅塘退士序称“专就唐诗中脍炙人口之作,择其尤要者”录之,又适应“家塾课本”之需要,汲取《千家诗》易于成诵之经验,故收诗虽不多,然重点突出,涵容多样,问世之后,“风行海内,几至家置一编”(《四藤吟社主人序》)。此书原本有批点,或点醒题旨,或生发感慨,或解析章法,唯极其简略,故至道光年间,便有陈婉俊、章燮两家补注本相继付梓。陈婉俊字伯英,号上元女史,金陵(今江苏南京)人。陈叔良女,李镜缘室。所作补注包括作者小传与名物典故之诠释。章燮号云仙,建德(今属浙江)人。所作《唐诗三百首注疏》原为家塾子弟诵习而编,于注释名物典故而外,兼及疏解章句大意。陈注本流传最广,有餐花阁本、四藤吟社本。四藤吟社本且增补杜甫《咏怀古迹》3首。文学古籍刊行社与中华书局排印本即以四藤吟社本为底本。章注本有常州宛委山庄本、湖南学库山房本、京都文成堂本。东海文艺出版社与浙江人民出版社之排印本即章注本。又有清咸丰间李盘根注本。今人新注本数十种,主要有喻守真《唐诗三百首详析》(中华书局1957年版)、朱大可《新注唐诗三百首》(上海文化出版社1957年版)、金性尧《唐诗三百首新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