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壕吏


杜甫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看门。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此诗为肃宗乾元二年(759)春,诗人由洛阳返华州途中所作。石壕,村名,宋王应麟曰:“盖陕州陕县(今河南陕县)石壕镇也。”(《困学纪闻》卷一八)此诗所叙之事,为杜甫所目睹,石壕吏深夜捉人,老妇被迫应役。吏之苛暴,民之苦楚,一一道出,可称实录。全诗分三段,前4句写差吏深夜捉人情景;中16句,写老妇诉述一家痛苦,并被迫应征。末4句写老妇被捉后家中之凄凉。清仇兆鳌曰:“古者有兄弟,始遣一人从军。今驱尽壮丁,及于老弱。诗云三男戍,二男死,孙方乳,媳无裙,翁逾墙,妇夜往,一家之中,父子、兄弟、祖孙、姑媳,惨酷至此,民不聊生极矣。当时唐祚亦岌岌乎哉。”(《杜诗详注》卷七)全诗事繁语简,直陈实事,不着一字评语,而心意全出。李因笃评此诗曰:“急弦则响悲,促节则意苦,最近汉魏。”(《杜诗集评》卷二)“三吏”、“三别”六诗,皆一韵到底,俱用沈韵,惟此章韵有转换,且用古韵。诗中提及的“邺城”,即相州,在今河南安阳,为九节度使兵败之处。“河阳”,即旧孟津,在今河南孟州西,黄河北岸。九节度使邺城兵败后,郭子仪退守于此。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