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
男儿生世间,及壮当封侯。战伐有功业,焉能守旧丘?召幕赴蓟门,军动不可留。千金装马鞭,百金装刀头。闾里送我行,亲戚拥道周。斑白居上列,酒酣进庶羞。少年别有赠,含笑看吴钩! 朝进东门营,暮上河阳桥。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平沙列万幕,部伍各见招。中天悬明月,令严夜寂寥。悲笳数声动,壮士惨不骄。借问大将谁?恐是霍嫖姚。 古人重守边,今人重高勋。岂知英雄主,出师亘长云。六合已一家,四夷且孤军。遂使貔虎士,奋身勇所闻。拔剑击大荒,日收胡马群。誓开玄冥北,持以奉吾君。 献凯日继踵,两蕃静无虞。渔阳豪侠地,击鼓吹笙竽。云帆转辽海,粳稻来东吴。越罗与楚练,照耀舆台躯。主将位益崇,气骄凌上都。边人不敢议,议者死路衢。 我本良家子,出师亦多门。将骄益愁思,身贵何足论!跃马二十年,恐孤明主恩。坐见幽州骑,长驱河洛昏。中夜间道归,故里但空村。恶名幸免脱,穷老无儿孙。
这一组诗作于天宝十四载(755)四月。“安禄山以边功市宠,数侵掠奚、契丹,征兵东都,重赏要士,朝廷狥之,志益骄而反遂决矣,故作是诗以讽,当在安禄山将叛之时。”(清浦起龙《读杜心解》卷一)杜甫对时局深表关切,并寓隐忧。五诗结构严密,次序井然,叙述士卒从辞家到归来之过程。清仇兆鳌简析五章为:“首章记应募之事,二章记在途中之事,三章讥边将生事也,四章刺将骄欲叛也,末章褒军士之不从逆者。”(《杜诗详注》卷四)清黄生品评此诗曰:“诗但具其事,而讽刺之意自见于言外,此真乐府正音,固不在区区字栉句比耳。”(《杜诗说》卷一)诗中所言之“河阳桥”,据《元和郡县志》等书记载,河阳桥乃架于黄河上之浮桥,在今河南孟州。第二首中“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一联写出部伍于落日时刻威武严整、肃穆悲壮之气势。大旗,大将所用之旗帜。前句状色,后句状声,雄伟壮丽。“萧萧马鸣”,原为《诗·小雅·车攻》中成句,诗人着一“风”字,更添飒然边塞之气氛。故历来传为杜诗中最有气势之名句。又“中天悬明月,令严夜寂寥”一联,旷野无际,明月中悬,更衬出军营中寂静森严之开阔场面。清沈德潜评曰:“写军容之盛,军令之严,如干将莫邪出匣,寒光相向。”(《杜诗偶评》卷一)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