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阳关图二首


黄庭坚

断肠声里无形影(1),画出无声亦断肠。

想得阳关更西路,北风低草见牛羊(2)。

人事好乖当语离(3),龙眠见出断肠诗(4)。

渭城柳色关何事,自是离人作许悲。

本诗选自陈邦彦《历代题画诗类》卷五五。

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是一首抒写离绪别情的诗篇,历来脍炙人口,受到人们的普遍爱赏。诗云:“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全诗意象鲜明,情致深厚,富有包孕之片刻,所以李公麟根据王维的诗意,画成《阳关图》。时人及后人多所题咏,苏轼有《题阳关图》、苏颂有《和题李公麟阳关图》。黄庭坚的题诗,作于元祐二年(1087),山谷《题李伯时阳关图草后》:“元祐初作此诗,题伯时所作《阳关图》。”伯时,即李公麟。

李公麟继承了汉代刘褒将《诗经》里的《北风》、《云汉》诗画成图的艺术传统,依据王维诗意,画成《阳关图》,将语言艺术转化成造型艺术。黄庭坚题诗的第一首,首先接触到诗、画、音乐三种艺术互相融通、转化的问题。开端两句,上句写诗和音乐,它们都是有声无形的艺术;下句写绘画,它是有形无声的艺术。两句诗说《阳关三叠》本是一曲抒写离别情意的音乐,无形影可寻,但一旦将它绘成图画,也能使人断肠,充分肯定了李公麟《阳关图》的艺术效果。苏轼《书林次中所得李伯时归去来、阳关二图后》:“龙眠独识殷勤处,画出阳关意外声。”他题写李公麟此画,像黄庭坚一样,也指出诗、画、音乐的密切关系。诗的三、四句,则就画面推想开去,通过艺术想象,描绘了画外的景物:“北风低草见牛羊”,这一派“阳关更西路”上的苍茫辽阔的景象,比王维诗“西出阳关无故人”的诗意,更有鲜明的形象感染力。这两句诗,既补充了李公麟的画意,也补充了王维的诗意,显示出两度创造的无比优越性。

题诗的第二首,诗人首先运用陶渊明文章中的成句,写到人事毋论好乖,总是要离别的,这是总冒。次句转到李公麟将王维诗意画作《阳关图》的正题上。第三句用宕笔,诗意离开画面,独发议论,说杨柳是无情的自然物,不因人间的悲欢离合而影响它的生长,年年春天它照常发绿,离别的人自是悲伤,与渭城杨柳无关。唐人说过:“无人柳自春”(李贺《经沙苑》)、“无情最是台城柳,依然烟笼十里堤。”(韦庄《台城》)黄庭坚取其意,而改用议论发之,更觉精警。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