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洪绶
青莲法界野人家(1),官柳蓑蓑百丈沙(2)。
战事未来犹未去(3),怀之不见写莲花。
本诗选自上海博物馆藏陈洪绶《莲石图》墨迹。
此图中画一湖石,空灵剔透。石后两片荷叶,亭亭如盖,花开四朵,隐现在叶后。石前空处,如有清波荡漾,而浮萍大小相间,疏密有致。构图紧凑而令人有疏朗之感。中国画重在笔墨,而画荷乃用笔墨之基本功,陈洪绶此图造型写实,笔墨生动。花之神态,叶之翻转,萍之分布,苔之点缀,看去若不经心,随意点染,实则尽其巧思,正是惨淡经营的结果。
莲石入画,向来有所寄托。莲花本性高洁,出污泥而不染;石质坚硬,临威武而不屈。陈洪绶是个有民族气节的画家,明朝灭亡以后,清兵强制他作画,宁死不屈,后遁入空门,自号悔迟。诗以言志,画为心声,其画莲石,寓志可知。诗中以禅家机锋吐露心曲:青莲,青白分明,以此法眼来观照世间的万物,自然是黑白清浊历历在心头。双目偶触河边成行的依依官柳,只见它们蓑蓑下垂,撩拂着水边的白沙。堤柳堆烟,本就极易触发往事如烟的感慨,再加以它在诗歌中又常常被用作抒写兴亡之感的凭藉,所以这随风摇荡的杨柳,便勾起画家更为强烈的亡国之痛。年来战事频仍,历经国破家亡,这一切都未使画家改变对旧朝的忠爱之心,于是便把这“难空忘国念”(陈洪绶《卜居薄坞去祖茔三四里许感祁季超奕远叔侄赠赀》)全部寄托于团团墨荷之中。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