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山高水长图


髡残

耸峻矗天表(1),浩翰周地轴。

溪云起漠漠(2),松风吹谡谡(3)。

乐志于其间,徜徉岂受缚(4)。

两双青草鞋,几间黄茅屋。

笑看树重重,爱兹峰六六(5)。

山高共水长,鹤舞与猿伏。

可以立脚跟,方此对衡麓。

本诗选自台北故宫博物院藏髡残《山高水长图》题诗。

髡残曾于顺治十七年(1660)五月至八月间游历黄山,归来后,曾以此为题,创作了不少山水画,这幅《山高水长图》是最具代表性的一幅。在题诗之后,画家有一段跋:“余住黄山时,每四序之交,朝夕晴雨之变,各得奇幻之妙,令人难以摹想。此作《山高水长图》,盖常见天都山里,处处峰插青天,泉挂虹霓,故有是作。至其曲折细微之奥,岂笔墨所能尽也哉?”从跋记中,我们才知道诗和画所描绘的是黄山天都峰。但画中之山与天都相似处甚少,然而,画中险峻雄奇,云飞松舞,风雨变幻的意境,正乃黄山天都之神与魂。所以,画家笔下的山水千万不可按图索骥,实地查证,它只不过是画者的“胸中丘壑”,是其情感的表现。

首二句写出天都之高,直欲矗耸云霄;其广大无边,仿佛是绕地轴一周,这正好与终南山“太乙近天都,连山到海隅”(王维诗句)的气势相同。次二句写黄山两大奇景:云海、奇松。山间之云雾飘忽不定,倏忽变幻,时而聚时而散;山风过处,松涛阵阵。全诗十四句,描述画境的仅此而已。在诗歌中,作者将更多的精力倾注于后十句,重点写隐居之乐,这才是画作的真正用意所在。见到黄山美景,顿生乐志山水之间的志向,茅屋几间,足蹬青草鞋,无拘无束地徜徉其间,笑看重重的苍松,观赏三十六峰的突兀怪异,观赏鹤舞猿伏,尽情领略山高水长的情趣。如果有朝一日,这一愿望实现,即使面对南岳衡山也毫无愧色。画家的这一心理活动将强烈地感染着每一位读画者,吸引人们更好地观赏这幅画,甚至激起游历的憧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