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涛
绝壁谷千仞,攀援兴益浓。
径迷通一木,风怯抱孤峰(1)。
松冷日无色(2),云开月忽重(3)。
空花散流影,奇绝信仙踪(4)。
本诗选自日本住友宽一藏《莲花峰图》题诗。
海粟老人曾说:“黄山为中国画家必游之地,在中国山水画中形成了黄山画派,梅清、渐江、石涛均以画黄山著名。”(《刘海粟黄山纪游》,人民美术出版社1979年版)石涛上人早年旅居宣城,游黄山,“搜尽奇峰打草稿”。他的《黄山图》七十二幅及《种松图》等代表作,无一不是受到山灵水秀的激发。
诗的前两联叙写黄山之险,正因为深谷绝壁,反倒更激起了画家攀援的兴致,前人所谓“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也(王安石《游褒禅山记》)。石涛数次上山探奇揽胜,常常迷路,仅借一根独木通到对面山上,紧抱山岩,唯恐大风刮倒,此中艰辛甘苦,其挚友李驎曾有详述:“既又率其缁侣游歙之黄山,攀接引松,过独木桥,观信始峰,居逾月,始于茫茫云海中得一见之。”(《大涤子传》)
《莲花峰图》是石涛名作《黄山八胜图》的第五幅。《黄山八胜图》有新安江远眺、黄山道上、汤池、白龙潭、莲花峰、扰龙松、文殊院等。这幅《莲花峰图》画的是过了光明顶,从前澥上所见到的莲花峰,山峰矗立云端,山腰峰路,两人拄杖而行。此间映入眼帘的是云气蒸腾,千峰并峙,在众山峰的拱卫下,莲花当然最为醒目。诗的后两联倾力描绘此景,首先画家翻用王维句意,黄山上的松林幽深荫冷,连阳光也失去了它原来的色泽,呈现出几许绿意。风来云散,一轮皓月当空,与峰顶“月里娑萝”遥相映衬,眼前顿现重月,如此奇观,今世难逢,一经画家摄入诗中,却又成为永久的回味。云雾飘忽,莲花的身影如在空中,或隐或现,时而静止,时而飞逸流动,如此奇景妙境真乃是人间仙踪,末句不仅赞叹眼前的画境,更是对黄山的赞誉。
此诗题于画面左上方,右下方尚有一诗题道:“海风吹白练,百里漏青莲。坐久高峰去,萝衣上紫烟。”这两首诗各有侧重,把莲花峰的奇异景色生动传神地表现了出来,大大丰富、深化了画境,与画面相得益彰。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