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恢
胸中磊磈不能平(1),幻作崎岖万里程。
想到中原龙虎战,千山万壑起秋声。
本诗选自台湾国泰美术馆藏陆恢《蜀道难图》题诗。
陆恢(1851—1920),字廉夫,号狷庵,江苏吴江人。曾为湖南巡抚吴大澂幕客。甲午战争时随吴出征山海关,后移居上海,为海上画派名家之一。善山水、花卉。山水师法古人,不拘一家,花卉多学清代新罗山人。
诗画艺术的结合,除了题画以外,还有诗意画,即依前人诗意作画,陆恢的这幅《蜀道难图》,就是这样一幅作品。蜀道在今川陕交界处,山高奇险,李太白作古诗《蜀道难》,曾有感叹:“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画上高危的山势,崎岖的山路,完全取资于李太白诗,“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之谓也。画面上悬崖绝壁架设天梯石栈,自低向高,曲折盘旋,直入云雾,山间的瀑布飞流直下,更是“飞湍瀑流争喧虺,砅崖转石万壑雷”,显得奇险万状。李太白当年作《蜀道难》,历蜀道而侧身西望,不禁长叹,所叹者乃社会之动乱不安:“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而陆恢却因胸中的块垒不能平息,与太白有共通之处,以其诗幻化作崎岖高险的丘壑。中原地区长年处于军阀混战的动乱局面(画上题“丁巳八月三日”,则时为1917年),想到此处,不禁寒意渐起,甚至山水间亦秋声四起,原来画家心中的抑郁是对当时社会的忧虑和关切。总之,陆恢这幅诗意画不仅画出了蜀道之险,更全面地把握了《蜀道难》中的思想内涵,也就使得画境更富深意,画意与诗意更加贴近。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