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中田妇叹


今年粳稻熟苦迟,庶见霜风来几时。

霜风来时雨如泻,杷头出菌镰生衣。

眼枯泪尽雨不尽,忍见黄穗卧青泥!

茅苫一月陇上宿,天晴获稻随车归。

汗流肩赪载入市,价贱乞与如糠粞。

卖牛纳税拆屋炊,虑浅不及明年饥。

官今要钱不要米,西北万里招羌儿。

龚黄满朝人更苦,不如却作河伯妇。

苏轼

这首是一首七言古诗,写于熙宁五年(1072)湖州任上。此时正值王安石变法,“变法”对于缓和宋王朝的社会矛盾有积极意义,但在推行中也有一些弊端,诗人写此诗既表达了对农民的同情,也指斥了“新政”的一些弊端。

前八句写种稻遇灾的情况:今年种的稻米苦于成熟晚,幸亏秋天来了。谁知随着秋风又下起滂沱大雨,无法收割,使耙头镰刀都长了锈;辛苦一年怎忍见黄稻穗卧在青泥里,眼泪都哭干了,雨仍不停,在田里支上茅苫棚住宿护稻,好不容易盼着天晴了,把稻割下用车拉回家。“庶”幸亏,“杷”即耙头。“忍见”即“怎忍见”的略语。

诗写至此,农夫似见光明,接着笔锋一转,写了后八句——谷贱伤农,抨击了新法流弊。农民们汗流肩红载米入市,谷贱如糠,官税要钱不要稻米,只好卖牛纳税,拆屋做饭,哪顾得上明年的饥荒。何况官家又为抗击西夏,招募西北边境羌人部落,更要加重税赋。诗的结尾两句是以反语激词抨击当权者。龚黄是汉朝两位恤民宽政的官吏。这里是说满朝的好官,老百姓更苦了,被逼无奈,只得投河自尽。“河伯妇”用《史记》中西门豹治邺的故事。

此篇采用叙事抒情加议论的方法,全篇围绕一个“叹”字展开笔墨,语言浅切。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