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城道中


东风知我欲山行,吹断檐间积雨声。

岭上晴云披絮帽,树头初日挂铜钲。

野桃含笑竹篱短,溪柳自摇沙水清。

西崦人家应最乐,煮葵烧笋饷春耕。

苏轼

这首诗写于熙宁六年(1073)春天,在杭州通判任上出巡所属各县时。新城在杭州西南(今浙江富阴县新登镇),为杭州属县。诗写赴新城途中所见之田园春景。

首联写春日雨后天晴,诗人出发。以拟人手法写东风多情,将雨声吹断,使天气放晴,如此既交待了出行的气候,又将自己出行的欢愉心情,移情给“东风”、“雨声”之上,情景交融。“檐间积雨”可见春雨连绵,恼人心境,而“吹断”一词,随着积雨声消,诗人心情自然开朗。开头以景写情,形象生动鲜明。

颔联,接着雨消,写途中晴天的景观:山坡上晴空万里,白云如絮,似丝巾披在山头上;初升的太阳像圆圆的铜钲(古代乐器)挂在树梢上。诗中的“披”、“挂”二字,将白云、红日拟人化,赋予情感。

颈联,继续写途中所见的景观:山桃绽放,竹篱短插,垂柳摇曳,溪水潺潺,好一派春日山景。野桃的“含笑”,溪柳的“自摇”都具有人情味,似乎欢迎诗人的到来。

这一派春景,清新、明快、充满盎然的生机,洋溢着欢愉之情。

结尾写道:“西崦人家应最乐”是以上景物的小结,“西崦”指太阳落山之处。

最后写“煮葵烧笋饷春耕”是“最乐”生活的具体化,农家“最乐”的是什么呢?在耕耘的田野吃着他们带来的野菜。这一结句出人意表,以“苦”为乐,其讽喻之意可见。

全诗不仅用拟人手法描绘自然景物,情景相融,而且运用了“以乐景写哀情,一倍增其哀乐”的手法,深化了题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