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石


花石倡优乐未央,四维忽绝失皇纲。

犬戎便欲据中国,鹤驾知谁从上皇?

云外安妃情已断,尘中仙伯恨空长。

岂无拨乱济时策,久弃蒿菜不得将。

晁说之

这首诗作于北宋灭亡、徽宗被掳之后。诗人于国破家亡的战乱中回顾这一刚刚发生的历史悲剧实在是感慨万千。首联二句痛心指责宋亡的缘由:完全是因为宋徽宗穷奢极欲,大兴花石纲,以至四海不宁,导致亡国,首句中“倡优”指乐工、歌舞艺人;“未失”语意双关,既为“未尽”,又以西汉未央宫代指汴京宫苑,第二句“四维”指天地间的四个角落。四维绝则天塌;古代又称礼义廉耻为四维,《管子·牧民》:“四维不张,国乃灭亡”;“皇纲”指皇帝用以统治的纲纪,“失皇纲”就是失去了统治权。二句连起来大意是皇帝大兴花石纲又在宫苑纵情声色以致四维不张,国家灭亡。颔联二句写金人南侵,宋帝被俘而无人陪伴,“犬戎”是对金人的蔑称;“中国”,指中原地带;“鹤驾”代指神仙、道士;“上皇”即太上皇,指宋徽宗,其于1125年12月传位于钦宗赵桓,自称“教主道君太上皇帝”,因迷信道教妄想成仙,但被金人俘往金京城却无人随从而在囚队中颠沛流连。颈联二句进一步进行讽刺,说徽宗为色而他宠幸的安妃已死;他想成仙而他宠信的那些道士也遗“恨”世间,无法相陪。安妃:本姓刘,为酒家女子,因奸佞杨戬称誉而被徽宗宠幸。道士林灵素说她是“九华玉真安妃”,徽宗是“长生帝君”,蔡京等人争相谄媚,一时奉如神仙,她死于宣和三年(1121)年仅34岁。仙伯,指宋徽宗宠信的那帮道士如林灵素、郭药师等。最后一联是诗人面对残破现实的感叹:难道是没有拨乱修世的策略和办法吗?非也,只是被弃置不用而已。末句中蒿菜,原指草丝,在此比喻地位低下,意为自身久居草野,不得施展抱负。

纵观本诗,是诗人对现实时局的一个清晰的宏观的概括:既总结了国家灭亡的原因,又辛辣地讽刺了穷奢极欲、谀者云集的统治者最后落得孤家寡人、形影相吊的可悲结局;而这巨大的历史内容又包藏在具体形象、情事的描述之中,诗人的思想情感、憎恨怨愤又全是在情事形象的描写中流露出来,因而堪称情文并茂的史诗!另外当时作者因上疏反对投降而罢官,被逐出汴京,几乎为金兵所掳,历尽艰辛才逃脱虎口。在这样的情境下写出此诗,尤为难能可贵,令人钦佩!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