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江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李清照

易安居士李清照,是中国文学史上巾帼不让须眉的大词人。她的传世诗作虽然只有几首,却净扫婉丽缠绵的儿女气,一变而为慷慨悲壮的爱国音。这首《乌江》(一题《夏日绝句》)便是其中一首广为传诵的名作。

开头两句:劈空而来,直抒胸臆,对仗工整,音调铿锵,抒写出活要活得顶天立地、做人中豪杰,死也要死得悲壮激烈、做鬼中英雄的豪壮气概和伟大情怀。“人杰”,出于《史记·汉高祖纪》:“此三者(指张良、萧何、韩信),皆人杰也。”“鬼雄”,出于屈原《九歌·国殇》:“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她之所以如此概括千古雄杰正气浩然的人生态度,不仅在于引出下文,表达对盖世英雄项羽的肯定和钦敬;更是有感而发,蕴含着对苟且偷生、一味南逃的宋高宗赵构之流的无比轻蔑和怨愤。

后面两句:承上而来,点明题旨,选材典型,意味深长,表露出怀念项羽“不肯过江东”的雄杰壮举,字里行间充溢了对只想“过江东”逃命的宋高宗赵构之流的辛辣讽刺和谴责。这两句十字,一气而下,实为流水对。“江东”,江南也。生为人杰、死为鬼雄者,在神州青史上不乏其人,为何“至今”偏偏“思项羽”呢?而且作为反秦起义军领袖的楚霸王项羽,曾经破釜沉舟大败秦军,后来和刘邦争天下,又于彭城、荥阳之战大败汉军,为何都不“思”,只“思”其垓下之围后不愿重新回到“江东”,而在“乌江”(今安徽和县长江边)自杀的悲剧结局呢?因为项羽在穷途末路之际还要“决战”“三胜”汉军,乌江亭长劝他暂避江东,他竟以“无颜见江东父老”而自刎,这种生为人杰、死为鬼雄的豪壮气概,与怯于守土迎敌、只顾逃跑偷生、不以见江东父老为耻的南宋小朝廷相比,何啻天壤之别!作者于靖康之变后,全家南奔,丈夫又死,自己颠沛流离,尝尽人间之苦,面对南宋小朝廷偏安一隅的时局,她同广大难民一样一念及此,怎能不有切肤之痛、不生切骨之恨!这就是她借怀念项羽而怨愤当朝的根由。

全诗明为怀古,实乃讽今,词气慷慨,意境沉雄,议论风发,言约旨深。置之当时以抗金救国为主旋律的诗坛上,亦足可与诸大家之作并列而熠熠生辉,流传后世。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