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歌行


人生不作安期生,醉入东海骑长鲸;

犹当出作李西平,手枭逆贼清旧京。

金印煌煌未入手,白发种种来无情。

成都古寺卧秋晚,落日偏傍僧窗明。

岂其马上破贼手,哦诗长作寒螀鸣?

兴来买尽市桥酒,大车磊落堆长瓶。

哀丝豪竹助剧饮,如巨野受黄河倾。

平时一滴不入口,意气顿使千人惊。

国仇未报壮士老,匣中宝剑夜有声。

何当凯旋宴将士,三更雪压飞狐城。

陆游

米芾像

安期生,古代仙人,传说秦始皇曾和他交谈。次句借用杜甫诗《送孔巢父归江东,兼呈李白》中“巢父掉头不肯住,东将入海随烟雾”及“若逢李白骑鲸鱼,道甫问信今何如”等句。李西平,名晟(shéng,音成),唐德宗时名将,封西平郡王。建中四年(783),朱泚(cǐ,音此)叛,据长安;兴元元年(784),李晟收复长安,泚被杀。枭(xiāo,音消):枭首,杀头后高挂在木竿上。逆贼本指朱泚,喻金人。旧京本指长安,喻汴京。以上四句是说人生在世,不能修道成仙,就该为国破敌。孝宗淳熙元年(1174),陆游五十岁。这年秋冬间,他客居成都多福院。诗即作于此时。古寺,指多福院。

生活在南北宋之交的作家,很少有不在自己的创作中反映汉族与女真族的斗争的。但始终将这一主题像一根红线贯彻在全部创作中的,词中只有辛弃疾,诗中只有陆游。他们那些反对侵略,反对偏安,不断地号召广大人民起来和敌人战斗的充满激情的诗篇,无论在抵抗国内民族压迫和近代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中,都起过巨大的鼓舞作用。近人梁启超在《读陆放翁集》中写道:“诗界千年靡靡风,兵魂消尽国魂空。集中什九从军乐,亘古男儿一放翁。”“辜负胸中百万兵,百无聊赖以诗鸣。谁怜爱国千行泪,说到胡尘意不平。”这种评价是大家所同意的。

孔子说:“《诗》可以怨。”司马迁说:“《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又说:“屈平(屈原)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这是由于诗人们常会看见在现实生活中已经存在或者预见还处在萌芽状态中的问题,从而产生忧患意识,感到怨愤,发为牢骚。应当注意的是:如果只是怨愤牢骚,却缺少应当与之并存的信心和责任感,则只能导致消沉;反之,如果随同牢骚出现的不是消沉而是希望,就会给读者以鼓舞和教育了。陆游发了一辈子牢骚,这种牢骚痛苦地折磨着诗人的心灵,但同时,希望的火焰也不停息地在他心中熊熊地燃烧着。这首诗就是很好的例证。它意态英伟,风格清壮,笔势顿挫,确是一篇杰作。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