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恶,水禽,以其声得名。世传姑虐其妇,妇死所化。东坡诗云:“姑恶,姑恶,姑不恶,妾命薄!”以句可以泣鬼。余行苕、霅,始闻其声,昼夜哀厉不绝。客有恶之,以为此必子妇之不孝者。予为作后姑恶诗。
姑恶妇所云,恐是妇偏辞;姑言妇恶定有之,妇言姑恶不可知。姑不恶,妇不死;与人作妇亦大难,已死人言尚如此!
范成大
新恩帖 北宋 11~12世纪 米芾 纸本墨书 北京市故宫博物院藏
姑,古时称婆婆为姑。苕,雪(zhà音乍),两条溪水名,在浙江吴兴县,北流入太湖。后姑恶诗,针对苏轼的姑恶诗而言。苏轼有《姑恶》诗,故范成大称这首诗为《后姑恶》。
在中国封建社会里,年轻的妇女有“三从四德”等“妇道”约束着,而由多年媳妇生活苦苦熬出来的婆婆,往往以更为严厉的手段来对待她的媳妇,从而使年轻妇女的自由愈来愈少,动辄得咎,许多少妇因此失去爱情,甚至失去了生命。从汉乐府“孔雀东南飞”中的刘兰芝到范成大好友陆游的妻子唐氏,都是封建礼教的牺牲品。人们根据一种水禽类似“姑恶”的叫声,说它是一个被婆婆虐待至死的少妇化成,所以老叫着“姑恶”。这件事本身便反映了婆媳之间的不平等关系已在社会上引起反感。苏轼在《五禽言·姑恶》诗中叹道:“姑不恶,妾命薄!”更深刻地道出了少妇们有怨而不敢言,只好自叹命薄的悲惨情形。范成大说这句诗可以使鬼都伤心地哭泣起来,确实是公允的评价。可在一般封建卫道士眼中,这种化为鸟儿叫喊着姑恶的“少妇”仍要被指责为“不孝”,可见封建伦理道德的罗网何等严密!范成大这首诗前四句复述了当时社会某些卫道士的论调,紧接着揭示了“姑不恶,妇不死”这一严酷的现实;然后又对那些诬称少妇为“不孝”的卫道士予以抨击,从而把这种以禽言方式替妇女鸣不平的诗意挖掘到了最深一层。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