倚楼


蒹葭秋色晚,百尺倚江楼。

日暗烟藏寺,风高浪泊舟。

归云投远岑,饥雁叫沧洲。

心事非年少,尘埃白尽头。

赵汝燧

这首诗写江天秋色与羁旅乡思,五言律体。

首联从蒹葭入笔,带出时间地点与抒情主人。蒹葭(jiānjiá),水草名,芦苇类禾本科植物。葭即芦苇。蒹,又称荻,芦苇中叶阔而韧的一种,一说芦苇之未莠蕙者。均属深秋景物。时间是深秋傍晚,地点在江边百尺楼上,抒情主人倚楼眺望。《诗、秦风》“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本是暮秋怀人之作。蒹葭二字用在篇首,使此诗笼罩一种思乡的氛围。亦是望中所见。

七绝诗帖 南宋 12世纪 李纲 纸本墨拓(宋·凤墅帖) 上海市图书馆藏

中四句,景物铺陈,颔联近景,颈联远景。均承“秋色晚”、倚江楼”展开。日暗句写黄昏时刻,透过迷蒙的烟雾,隐约可见山中佛寺。风高句,强劲的西北风,卷起江中的浪花,拍打着扁舟。苍茫之中,增加一种漂泊、动荡。

浮云飘向远山,与“风高”有关。而“归”、“投”二字,拟人手法,似乎浮云在寻找归路,向远山飘去。大雁栖息在水边,那嘹唳的叫声,让诗人想像这风高寒冷的江畔蒹葭之间,难以觅得食物,故称“饥雁”。沧州,滨水的地方,古称隐者所居。

远近景物,俯仰之间,抒情主人公沉浸在苍凉、孤独之中,感受着人生的漂泊和动荡。

末联揭示心境。心事,指倚楼人的胸怀情志。非年少,已不是少年时那种壮怀远想。尘埃,尘世间的纷繁事务。旅人在长期漂泊消磨之中,已成白发老翁。白尽头,须发全白了。

当年满怀豪情壮志,为理想抱负背井离乡。今日须发白尽,仍在羁旅漂泊之中。日暮秋深的景物,蕴含多少酸涩与凄凉!

全诗以苍茫凄迷的境界,衬托漂泊疲惫的旅人。世事的艰难,人生的牢落,不尽乡思,深深蕴含在环境景物之中。

情景相生,动静相宜,声色并茂,抒情主人的自我形象依稀可见。语浅情深,余意不尽,引人暇思,有较强艺术感染力。音律和谐,对仗工整,章法不苟,当属五律佳制。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